看了贤宁皇太后那突然苍老了很多的面容,司马清正回想了一下,这段时日自己似乎已忤逆过她多次,而她现在本还沉浸在丧子、丧夫的锥心之痛中,司马清正这个她在这世上最亲,也是唯一能依靠的儿子却还这般对待她,委实是太过份了。
司马清正心中一痛,愧疚不已的对贤宁皇太后说道:“母后,正儿就算再不懂事,也不会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怨怪于您,正儿知道,正儿在宫外的那些年,您不联系正儿,只是为了保护正儿而已。您说的道理正儿都明白,有关选秀之事正儿最近会考虑一下的,考虑好怎么做后会先禀报母后,再下旨的。”
司马清正的话虽然差强人意,但到底是这些天来司马清正给出的第一个正面答复,所以,贤宁皇太后的脸色稍稍变愉悦了一些。
她叹了口气道:“其实,看到你清明哥哥和你父皇在母后面前接踵而去,母后心中痛得真想随他们一起算了,可是,母后却不能这般任性而为。首先是你初登基,之前又从未进入过朝堂,母后还要在你身后,为你提点上一二。
然后,母后最不放心的便是宗仁,他年纪轻轻,却已父母双亡,那秦氏一门更是在他一旁虎视眈眈,哀家这个做祖母的又怎能不为他担心一二呢?对了,之前你清明哥哥有提过,想将那兵部尚书风自清的千金风妩许配给宗仁。
哀家也觉得可行,这孩子和宗仁打小便认识了,哀家之前老听宗仁将她挂在嘴上,也算是宗仁的青梅竹马了。而有了风家做靠山,秦氏一门也不敢太嚣张。要不这样吧,你这几日同那风自清说一下,然后下个旨,将这孩子指婚给宗仁吧。”
尽管司马清正知道这是司马清明的临终遗愿,贤宁皇太后迟早会促成这件事,但是,司马清正还是本能的想反对,因此,司马清正想都不想的拒绝道:“隆庆帝与司马清明都刚过世不久,现在就给司马宗仁指婚委实不妥,不仅会让天下人耻笑司马清正皇室,也会让秦相他们拿捏到司马宗仁和司马清正们的把柄。”
司马清正篇 52
贤宁皇太后想了想,皱了皱眉头道:“如此一想,还确实是母后欠考虑了,宗仁的身份与你不同,你是帝王,能为先帝守孝三月便已足够,而宗仁却至少要守孝三年的。这风妩嫁给司马宗仁,位分自然是宗亲王妃,是要与司马宗仁大婚的,与选妾室不一样,不能在大孝期内进行,那便等大孝过去再说吧。不过,哀家还是要先告之那风家一声,不然,听说那司马清正儿马上就要行及笄礼了,依照风家现在的权势和地位,上门提亲之人一定不会少的。”
“好的,就依贤母后所言。”
贤宁皇太后的担忧也正是司马清正心中的担忧所在,风妩马上便要及笄,又生得一副倾国倾城的绝色容貌,只怕在及笄礼上被人见到之后,上门求亲之人会将尚书府的门槛都给踩烂,光是想象这个场景,司马清正心中都觉得酸涩得厉害。
所以,还不如先让贤宁皇太后以司马宗仁之名将她先预订下来,而到真要谈论她与司马宗仁大婚之事至少也要等到两年多以后,在这两年多之中,说不准事情还会有转机呢,司马清正抱着侥幸的心理点了点头。
只是,让司马清正没料到的是,贤宁皇太后竟然选择喊风妩本人来皇宫告之意欲给她和风妩赐婚一事,而且,还是当着司马清正的面,让风妩对司马清正产生了误会。
那天,司马清正刚下早朝,侍奉在贤宁皇太后身旁的玄月便来寻司马清正,说是贤宁皇太后让司马清正去云宁宫一趟。
司马清正猜测大概是前些时日,那些大臣又催促司马清正尽早大婚,册立中宫,却没有得到司马清正的答复,便告状告到了贤宁皇太后这里。
对于此事,司马清正已经有了应对措施,那便是以隆庆帝和司马清明刚刚过世不久,不宜闹出太大动静为名,只是给朝堂四品以上、家中有适龄女子的官员下旨,给他们三个月时间,先递上女子画像,至于画像递上来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选秀自然是司马清正说了算。
或许,到时候司马清正可以挑出几名女子出来,让宫中的教习姑姑再教她们一年左右的宫规再说。如此一来,时间自然就拖过去了,而中宫之事非同小可,慎重一些对待,贤宁皇太后和大臣们亦无话可说。而因着选秀范围小,挑选的人数也可以很少,不会耽误很多人的嫁娶,惹起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