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清苓还疑惑,这里的房子咋都不挖地窖呢,后来听张爷爷说了才明白——这儿离江近,土质又软。挖井很容易出水,挖地窖却不那么好使,一来潮湿,二来容易塌,除非夯实之后用石板铺一圈,可雁栖山属于土山,适合植被生长,却不适合采石。
从外面买了运进来吧,工程又太大了点,久而久之就没人挖地窖了。宁愿单独拾掇个仓房出来放粮食。
处理完吃的,接着把明个要用的工具找出来装进背篓,采草药不得用镰刀、剪刀啊。
另外把刘巧翠落下的竹筐洗了洗。这么热的天,一晚上晾下来就干了。
明个上山不带背篓带竹筐,鸟枪换大炮,争取多采些药材回来。
……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清苓就醒了。
没办法,为了省灯油,晚上睡得早,醒得自然也早。
稍赖了会儿床就起了。
这鬼天气,都快立秋了还这么热。天天晚上睡一身汗。
低头闻闻腋下,秀眉打成结。夹板是取下了,可吊着绷带照样换不了衣裳,也没办法痛痛快快洗澡。除了上回在张家,由张奶奶帮着擦了一遍身子,这几天都是毛巾沾水对付两下。
掰掰手指头,离张爷爷说的彻底还她一双灵巧小手还剩半个多月。得!继续熬呗。总得让骨头长好咯。
早餐的主食是粥,有时白米粥、有时杂粮粥,一来方便,二来易消化。
再贴几个葱油饼,吃不完就带着中午吃。这些天中饭都在林子里解决。她把家里那口小洋锅带去了山洞,山洞后背淌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水质清澈,打一锅水,煮开后放点野菜进去,再撒几粒盐巴,既当水喝又当汤。
山洞里攒了不少野鸡蛋。想吃了敲两颗下去,就成了美味的鸡蛋汤,好吃又营养。
洗漱完、用过早饭,清苓把晾着蘑菇的米筛搬到院子里。
前儿个晒的茄干、豇豆干早就装进干净的麻袋了,整齐地摞在睡房后半间的小仓房。等冰天雪地没啥菜吃了拿出来换换口味。
后院菜地里的菜,除了青菜、丝瓜,其他譬如黄瓜、白菜等,长老了的干脆留着做种,相对嫩些的,准备做腌菜。
原本张爷爷今天去县城正好跟了去采购些八角等调味品。那半斤肉票快到期了,以前顿顿吃红烧肉她嫌腻味,如今一阵子没吃却馋得慌。
想着干脆割点肉回来。
无奈张奶奶不让她去,说伤着胳膊尽量少折腾,缺啥让张爷爷带,想想也是,吊着胳膊行动不便,别忙没帮上,反过来还要张爷爷跟着操心,只得歇了外出的心思。
手头那半斤肉票快到期了,给了张爷爷一块钱,麻烦他帮忙买肉,另外再捎点盐巴、酱油之类的必需品回来。
看天色今天依然是个大晴天。不过总感觉要下雨了,希望是在村民们插完秧、晒干的稻谷全部入仓后。
可老天爷要是不开眼愣要下雨她也没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管得着啊。不过这么一想,她的危机感陡然上升。
农户们愁粮,她也愁粮。且目前看来,带给她最大希望的不是生产队分的口粮,而是山林。
万一社长真的和舒建强俩口子狼狈为奸,双倍、多倍地扣她工分从而扣光她的口粮,一张状纸告去县委,那边会否真的帮她讨回公道?
昨个晚上在张家说的那些话,不过是安慰老俩口的。官官相护,自古皆然。老实说她没多少信心。
所以靠人不如靠己,与其忐忑不安、焚香祷告,倒不如趁着天好,多搜罗些野菜、山果、野药材。
有野味更好,想办法拿出去卖。哪怕没别的途径,送去收购站多少也能换几个钱。争取赶在入冬前,给自己多添置些吃的穿的用的,安安稳稳度过这里的第一个大年。
第35章 意外之财
收拾妥当,清苓挎上竹筐,出门上山。
“哟!这么早就出门了?看来别人说你个丧门星在山上捡到不少好东西是真的了?”舒老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东侧巷口传来。一双小脚迈得飞快,牵着孙子很快挡在了清苓跟前。
清苓微微一顿,弯了弯嘴角说:“谁让我心眼实呢,老天疼憨人,看我伤着胳膊挣不了工分,让我从山上刨到了不少能吃的。某些心眼长歪了的人就不行咯,去了也捡不到。”
舒老太凶恶地“呸”道:“少不要脸了!什么老天疼憨人,放你娘的狗屁!还不是趁大伙儿忙着下地捡漏得来的。老娘不跟你废话,院子里晒着的蘑菇、野菜,哦,还有什么山果,都拿来孝敬俺,俺可是你奶,有好东西不孝敬俺,竟拿去送外人,脑子进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