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帝王妃_作者:解语(452)

2018-08-25 解语 复仇

  东方溯搁下茶盏,淡淡说了一个字,“传。”

  再说东方洄那边,一直到乘上等候在宫门外的马车,方才沉下脸,等候在马车中的绿衣在示意车夫驱车前进后,轻声道:“王爷,陛下可是没有答应?”

  绿衣知道东方洄一退位,琉璃坊就会成为东方溯的目标,当机立断带着一群供奉离开琉璃坊,一直东躲西藏,直至东方洄被册封恭王,赐居恭王府,方才悄悄潜了回来,一直藏身于恭王府中。

  在车轮徐徐中,东方洄攥了双手,恨声道:“才当了几天皇帝而已,这架子就摆得十足,连话也不让本王多说一句!”

  绿衣忧声道:“那现在要怎么办?”

  东方洄缓了缓气,冷声道:“本王现在是出不了金陵城了,唯今之计,只有写几封书信,你赶在传旨信差之前送到他们手中,希望他们看到本王的信后,可以出城投降,尽量保住那些没有明着露面的官员。”说着,他恨恨一拍窗框,“都是一群没长脑子的蠢货,不事先称称自己的份量就敢起兵谋乱,还真以为凭那一个两个城池,就能与东方溯抗衡吗?若真是这样,本王又岂会让出帝位,屈居在他之下!”

  绿衣安慰道:“事已至此,王爷再生气也没用,所幸江宁、苏州那几位都听从了王爷的劝告,不曾生事,这几个地方才是最要紧的。”

  东方洄深吸一口气,颔首道:“不错,四川三府,离京遥远,又处于山壤之中,没了虽可惜,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只是少了一个机会。”

  “陛下应该也是防着王爷您名声太盛,所以才不肯答应。”绿衣替他抚平衣衫上深刻的纹路,幽幽道:“这陛下的心思,可是一日比一日深了。”

  东方洄冷声道:“再深又如何,还不是一样中了本王计,等着吧,本王等着他亲手杀死慕千雪的那一日。”

  天空中,波谲云诡,变幻莫测,一如掩藏在盛世下的种种算计。

  人世间,最可怕的,永远都是人心……

  七月二十七日,刚过四更,承德殿便点起数十枝金销硬烛,将里外照得通明如白昼,无数宫人穿梭其中。

  张进与孙兴二人小心翼翼接过宫人捧在手里的衮冕与吉服,替东方溯一一穿戴起来。

  衮冕以玉草做成,前后垂下白玉珠十二旒,两边则垂下五色丝绦做成的垂绳,每条垂绳上同样要贯以黄玉,垂于两耳之旁。

  相较滚冕,吉服无疑要复杂的许多,玄衣、黄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等等,足足有六七层;上面刺绣除了惯常帝王衣裳所见的九龙之外,还有日、月、星、山、火等等,共十二种,预示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在将最后一样玉环挂在东方溯腰间后,孙兴等一众承德殿宫人拍袖跪下,三呼万岁,之后随东方溯前往宗庙,文武百官分列两边,见东方溯到,立刻跪地行礼,同时钟鼓齐鸣。

  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欢喜

  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欢喜

  在祭告天地宗庙后,东方溯重新回到承德殿,入正大殿落座,文武百官依官职高低依次入内,在鸿胪寺官员宣读过召书后,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

  东方洄亦在其中,每磕一个头,他心中的恨就加深一分,就在一个月之前,他还坐在那个位置,受百官朝拜,却在一夕之间,被他从未真正放在眼里的贱种夺去,从此卑躬屈膝不说,还要处处看其脸色。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礼毕,鸿胪寺官员捧诏书一路经奉天门,金水桥,到达午门,放入一早等候在那里的云舆之内,送至承天门,再次宣读诏书。

  至此,整个登基大典结束,从这一日起,东方溯正式登基为帝,大周亦从这一日起,改元永平。

  永平元年的七月二十七日,经由翰林院官员之笔载入史册之中,流传千古!

  大典过后,东方溯接连颁下三道册封旨意,着张进前往三宫宣旨,并晓谕六宫上下。

  含章殿中,小聪子立于檐外,神情焦灼地望着宫门,翘首盼望的样子,像是在等什么样来。

  紫燕跨过朱红门槛来到他身边,“旨意还没来吗?”

  他们都知道,东方溯一登基就会立刻下旨册封,所以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等着旨意到来。

  “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小聪子话音刚落,便看到张进手捧圣旨走了进来,紫燕心中一喜,连忙迎上去行礼,“给张公公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