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牙齿_作者:不止是颗菜(140)

  不过收获颇丰,一共招到了四十来个小孩儿,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倒也不过十一岁。

  一路上大家基本都找到了这两个多月的正式落脚处,阮乔和林湛一直让一直让,让到最后,王叔收留了他俩。

  不过王叔家也只能腾出一间房,阮乔还没说什么,林湛就连忙表示没关系,他们是男女朋友,可以住一起。

  阮乔闹了个大红脸,但到底只是让林湛嘴上占占便宜,晚上林湛很自觉的还是打地铺。

  他俩去小卖铺买了些东西,在一间不足八平米的小房间里正式开始了两个月的“同居”生活。

  其实这和阮乔想象中的支教不太一样,却也意外的觉得,充满挑战。

  招生来的四十多个学生按年龄分成了两个班,阮乔和林湛带小班。

  正如出发前林湛所说的那样,他们不可能按照正式小学里教的课程那样按部就班教学,教什么完全由自己定,领队老师偶尔会来检查指点。

  小班的小孩子自然是年纪偏小的,很多连拼音都没好好学会,阮乔就包揽了教学的大头,拼音,识数,加减。

  林湛负责组织体育课,还教他们画画。

  ***

  日历一天天翻过。

  大半月下来,气温越来越高,大家也不同程度的被晒黑了一些。

  大太阳天,林湛穿着短袖五分裤,坐在屋檐下修凳子,敲得还像模像样,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有时流进眼角,咸咸的,会有点痛。

  他觉得脑袋有点发胀,眼前有时是一片白光,什么也看不清。

  恰巧这时,阮乔上完一堂课,小朋友一哄而出。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王叔家没人在,午饭还得自己解决,阮乔刚走到林湛面前,打算问他中午吃什么,后面就有小孩喊他们,“阮老师!林老师!”

  阮乔和林湛不约而同望过去。

  那小孩儿就是之前耍陀螺不肯来上课的小孩儿,叫陈果,林湛最擅长给人取外号,别人都叫他小果子,林湛非要叫人小黑皮。

  小黑皮颠颠儿跑过来,摸着额头上的汗,抬头问他俩,“妈妈赶集去了,老师你们要不要去我家吃饭?”

  感情是没人做饭来找苦力啊,阮乔和林湛相对望了一眼,点点头,“好啊。”

  反正都是要找吃的,多喂一个小崽子也不费事。

  他们跟着小黑皮一路回家。

  小黑皮往厨房跑,站凳子上就要烧水。

  阮乔惊讶:“小果子,你干嘛?快下来快下来。”

  小黑皮完全不在意,笑得眼睛眯起,缝里却还透着光亮,“给你们做饭啊,老师,你们随便坐,我做饭很快的。”

  阮乔更惊讶了,原来是他要做饭啊。

  可他才八岁呢。

  阮乔和林湛面面相觑。

  小黑皮生火洗菜,动作很麻溜,阮乔看得有些呆,好一会儿才屈肘撞向林湛,“帮忙!”

  总不能真让一个八岁的小孩给他们做饭吧。

  小黑皮家很简陋,没什么像样的菜,他去鸡窝里掏了几个蛋回来,又洗了把青菜。

  林湛在按照指示在切红薯,刀是那种很原始、毫无设计感甚至还有些钝的菜刀,林湛没切过菜,两个红薯切得歪歪斜斜,倒也不碍事。

  小黑皮熟练的把红薯和米和在一块,做红薯蒸饭。

  阮乔这会儿才注意到锅,一时惊讶,有小半边都破掉了……还能用啊。

  一顿饭做好,三人围着小方桌坐下。

  桌子很旧,还很矮,桌脚不平,有两只桌脚下都垫了折起来的纸片。

  林湛一米八几的身高,坐在这样的小桌前,实在不是很舒服。

  刚在厨房里忙活了一阵,这会儿热得慌,林湛随手抄起蒲扇扇风,因为小黑皮家没有风扇。

  小黑皮坐下后没先吃饭,倒是先往一个凹凸不平的铁皮饭盒里装红薯饭。

  林湛问他:“干嘛呢你,黑皮。”

  “给我妈妈先装好,等会去集市上送饭。”

  林湛望他,“这么热的天还去?”

  “妈妈不能不吃饭啊。”

  林湛一时哑口无言。

  阮乔夹了一个荷包蛋放到小黑皮碗里,轻声问:“妈妈去集市上卖什么呢。”

  说起妈妈,小黑皮眼睛亮亮的,“竹编啊,我妈妈可能干了,编得漂亮。”

  竹编。

  村里不少女人做这个,但在王叔家吃饭的时候,听王叔说过不怎么挣钱,能糊口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