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后_作者:丁丁冬(3)

2018-08-23 丁丁冬

  他是当世大儒,为人刻板方正,迫于皇上压力,勉强同意宜妃进了太子的书房,跟着太子一起读书,三年下来,这位女学生确实聪慧多智,见解才华不输男儿,可妃子有妃子的本分,再怎么也不应该和未来的皇帝一起读书,太子学习的是治国平天下,区区一介妃子,学这些做什么?

  他一直以为是皇上宠宜妃过了头,由着她的性子胡闹,直到昨日皇上召见,不问太子的学业,只问宜妃,病榻上的帝王殷切看着他,直到他点头承认其才学,皇上才收回目光,微笑自语道:“朕不会看错她。”

  出宫回到家中,整夜睡不安稳,一直在琢磨皇上的话,再想到皇上的病情,天快亮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皇上的苦心。

  在元昕急切的目光中,方太师终于开口:“昨日蒙皇上召见,问起太子学业,看了太子的字,皇上说大有进步,赏了臣一方紫砚。”

  温雅点头示意,元昕忙问道:“父皇气色可好?”

  “很好。”方太师笃定说道,“面色红润,精神也好,过不了几日应该就能下床了。”

  “太好了。”元昕如释重负。

  “那就接着开讲。刚刚讲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太子听到此处,想起皇上的疾病,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呢,我们理解这句话,要通观全文……”方太师娓娓而谈。

  温雅和太子正专注倾听,就听窗外一阵小跑步的声音由远而近,宫中上下人等坐卧起居规矩严明,温雅入宫三年,还没听到过这样慌乱杂沓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在皇上身旁侍奉的中官崇福捧着圣旨走了进来,喊了一声:“宜妃接旨。”

  柳真捧着跪垫进来的时候,温雅已经直接跪在了青砖地上,就听崇福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宜妃温氏,聪颖敏慧,知书识礼,明德多智,为天所授,深得朕心,册为宜贵妃。”

  温雅叩头谢恩,崇福又道:“皇上另有口谕,宜贵妃册封后即刻觐见。”

  温雅起身双手接过宝册宝印交在柳真手中,有小黄门捧了礼服过来,温雅摇一下手:“皇上既说即刻觐见,就不用换衣裳了。”

  崇福点点头,躬身说贺喜宜贵妃,温雅嗯了一声,回头朝元昕点一下头,出荣华殿上了肩舆,行进中从袖筒中取出一小袋碎银子递给崇福,微笑说道:“今日匆忙,先给中贵人和底下中官们些茶水钱,回头再重谢。”

  “娘娘太客气了,小的谢娘娘赏赐。”崇福笑着接过,一手虚扶了轿杆。

  皇上这么急着册封,又命她立即觐见,她心中十分担忧,压低声音问道:“皇上好些了吧?”

  崇福的声音更低,只有她能听到:“皇上今日精神头异样的好,早起吃一碗燕窝粥,册封圣旨乃是亲笔所写,从去年腊月至今,皇上可是好些日子没有动笔了。”

  什么叫异样的好?她更加忧心,两手紧紧交握着,胸口若窜起一簇火苗,火烧火燎得难受,大声吩咐道:“再快些。”

  抬肩舆的几个小黄门小步跑了起来。

  肩舆在福宁宫外夹道停下,温雅等不及柳真过来扶她,自己扶着轿杆跳了下去,疾步跑上丹陛阶,踏上丹樨脚步慢了下来,生怕惊扰了病中的皇上。

  来到殿门外,未等通报,里面传一个温和的声音:“是宜贵妃吗?进来吧。”

  她应了一声,放轻脚步走了进去。

  近午时的阳光透进窗棂洒在殿中,温暖而明亮,皇上一身常服,靠坐在窗下的榻上,腿上盖一层薄毯。

  温雅走近几步,顾不得避讳,目光直直看向皇上,鼻头不由一酸。

  皇上脸色黄中带赤,双唇血红,脸颊塌陷下去颧骨高耸,瘦得已经脱形。

  “皇上……”她唤了一声,喉间哽着发不出声来。

  皇上拍一拍身旁:“过来坐。”

  她忙过去依言坐下,皇上看着她,眸色亮得让人心惊。

  温雅避开他的目光,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啜泣,皇上伸手拍拍她的手背:“莫哭,朕有些话要交待。”

  她连续几次深呼吸,忍住心头酸楚,抬眸含泪看向皇上,用力点了点头。

  “昕儿才八岁,他登基后需要朝中重臣辅佐,朕定了四名辅国大臣,遗诏已写成,你收好了。”皇上指一指案头的木匣,“宜贵妃觉得,会是哪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