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快穿_作者:弯钩一月(155)

  沈凌回到自己的卧室,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衣物。她来卫家这边三年,光顾着给别人做衣裳,自己统共没有添几件新衣裳,一个包袱就装好了她所有的衣物。

  而这几年攒的钱早就被她放进了空间,差不多有七八千块,足够她在城里开店和置办房产。

  卫太太和前世一样,死活不肯让卫临和沈凌离婚。一方面,这样做会让卫家的名声传出去不大好听,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沈凌的担忧。

  还是沈凌自己亲自去与卫太太谈了一晚上,实言相告她与卫临始终没有圆房,只怕这辈子卫临都不会碰她,与其这样,还不如成全卫临与那位姑娘。而她自己现在有做衣裳的手艺,就是将来娘家不要,自己也能养活自己。

  在沈凌的劝说下,卫太太最终答应了离婚一事。

  沈凌立时就着手从卫家搬出去,本来卫临想要给她一笔补偿款,被她拒绝了。既然要断,就要断的干干净净。将来也免生纷争。

  沈凌从卫家搬出去后,并没有回娘家居住,而是托冯梅先找了一个住处,然后就开始准备在城里开一家时装店。

  得知她要开店,一个经常找沈凌做衣裳的客人帮她介绍了一个铺面,那家铺面原来是做酒楼生意的,楼上楼下占地面积都不少,十分符合沈凌的要求。

  沈凌看过铺面,和铺子的房主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花一千块钱租下了这个铺子,为期三年。

  铺子租下来以后,沈凌便开始着手铺子的装修问题,既然准备开时装店,那么铺子的风格一定要区别于其他的店铺。最后沈凌决定把铺子装修成那种英式风格,一方面她毕竟在英国待过,熟悉那边的风格;另一方面,英式风格比较简单大气,符合时装店的装潢。

  沈凌自己将图样画好,便开始找人装修。因为怕那些人不懂她所说的英式风格,沈凌几乎事事操心,从墙上贴的印花纸到地板,差不多都是她亲自去采买的。

  一个月以后,铺子就按照她的要求装修的差不多了。

  铺子面向街道的那两面墙壁,被掏空了一半,安上了两块透明的大玻璃。推开原来的那扇喷了米黄色漆料的雕花木门,迎面就看见天花板上垂下的水晶吊灯,映着三面新贴的外国漆皮印花纸,加上地上的木质地板,显得十分光亮整洁。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当地放着的十来个开放式衣柜,这是沈凌特意找人定做的,专门用来悬挂她做出来的那些衣裳样品。这些开放式衣柜的中间位置则放着比较低矮一些的木柜,这些木柜是用来摆放和衣裳匹配的鞋子。

  另外,沈凌还在西边的空地放置了一堂西式家具,摆着小巧的桌子,舒服的长沙发和软椅,可供客人们休息。至于东边则被她加了一个试衣间,里面放着一架落地镜。

  至于二楼,原来的那些包厢已经被拆除,然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宽大的木质桌子和一张张椅子,桌椅旁边还有放置针线、剪子、衣料的各种架子。这样一弄,和后世的工作间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沈凌在铺子装修的时候,曾委托冯梅给她找几个手艺比较好的绣娘,她每个月可以付她们二十块大洋。在较高的薪金刺激下,冯梅很快就给她找来了三个绣娘,都是附近这一带手艺最好的人。

  沈凌请这些绣娘过来,主要是让她们先给她打打下手,然后再教她们做旗袍。毕竟光靠她一个人,将来肯定忙不过来。

  三个绣娘请过来以后,沈凌就开始带着她们赶制一批各式各样的旗袍和西式长裙出来。之前她在卫家的时候,虽有一些衣裳样品,但是后面陆陆续续卖出了一些,式样并不很全面。

  这次沈凌赶制的这些旗袍比在卫家时做的还要精美一些,而且上面缝制的纽扣也多用珍珠、水钻、玛瑙、红宝石、翡翠等较为名贵的宝石。

  沈凌赶制旗袍的同时,设计出新颖款式的绣鞋,交给绣娘们来做,上面的图案多用金丝银线绣成,而且还有珍珠做点缀。这样的鞋子,沈凌定价一百块银元,比旗袍稍微低一些。

  而第一次尝试做的西式长裙,因为她所在的这座城市还未完全流行西式服装,沈凌不敢多做,就赶制了三五件,而且上面也没用多少装饰品,只在款式上面下了点心思。

  这些衣裳都做好,沈凌又请了两个年轻有惊讶的伙计后,就选了一天黄道吉日开张。

  原来的老顾客一一被她通知了一遍,开业当天,有不少人过来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