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想起了郑浩,小家伙大概是因为父母离家的时候还小,倒是很少提起父母来,只是姥姥长姥姥短。
她将这些杂绪抛到一边,把手上的一些从空间里取出的吃食和两斤面粉放到桌上,说道:“老林的那位学生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想方设法的给你们弄到了一些馒头、面包、蛋糕之类的吃食。”
许太太看到那些东西立时喜出望外,“还有面包和蛋糕,阿芸,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侄子病了这么些天,一直想吃这些东西。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对。”
沈凌从空间拿出那些吃食时,还有些不确定对方会不会要这些东西,如今许太太这么说,她方才知道在后世稀松平常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是如此珍贵。
从许家出来回到家,沈凌一进家门,郑浩就扑了过来。他最近吃的好了,不仅脸色好了,就是身上也有了肉。三十多斤的重量一下子压在沈凌身上,她还真有些承受不住。
不过既然郑浩的脸色恢复正常了,也是时候将锻炼提上日程了。
第9章
过新年的时候,沈凌刚好糊了一个月火柴盒,一共挣了十多块钱。加上发下来的一斤肉票,半斤油票,二两糖票,三十五尺布票,已经可以过上一个相对富足的年了。
只不过拿着肉票出去买肉时,沈凌几乎是使出了在高中时代到食堂打饭的浑身解数,才从一众老老小小中杀出一条路来,买到了一斤瘦肉。
除夕那天晚上,沈凌用白菜和瘦肉做馅,包了五十来个饺子。
饺子端上来以后,沈凌咬一口下去,满嘴都是猪肉的鲜香。郑浩也直嚷嚷好吃。
不合时宜的,沈凌想起了从前,每次过年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然后从初一到十五的晚饭总会是各种馅的饺子。只是沈凌总嫌那些菜放的油多,饺子馅放的肉多。
如今可好,每个人每月只有二两油的供应,至于猪肉,则在过年时才能吃到。
“姥姥,什么时候我们能天天吃上饺子啊?”郑浩吃的有些撑了,打着饱嗝问沈凌。
沈凌笑道:“等你什么时候长到姥姥这么高,家里就能顿顿吃上饺子了。”
春节一过,大地开始回春。
两三个月的功夫,陈芸在院子里栽下的杏树就吐出了花苞,院子里的边边角角也长出了不少野草的嫩芽。
春光烂漫,郑浩不肯再窝在院子里玩耍,非要嚷嚷着到郊外踏春。当初沈凌劝他锻炼身体的时候曾经允诺过,只要他每天做十遍体操,春天的时候就带他出去踏青。
沈凌自然言出必行,祖孙俩很快选了一个晴天,坐上公共汽车到了郊外的燕青山。
这时候的旅游业还不发达,加上燕青山本身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所以基本没有什么游人,倒是可以时不时看见两三个半大的姑娘或小子在山上挖野菜。
这时候中学已经停课,半大的姑娘和小子已经可以抵得上半个劳动力了。大人们下地挣工分,家里其余的活计便落到了他们身上。
沈凌觉得自己现在既然承担起抚养郑浩的责任,不光该关心他的健康值,也该培养一下他的生活技能。虽然五六年以后,他的生活又会走上正轨,但是也该知道一下生活的艰辛,劳作的不易。
等郑浩玩的累了,沈凌就带他坐在草地上,开始认一些能吃的野菜。接下来的那个下午,郑浩跟在沈凌后面,将那些灰灰菜、荠菜、蒲公英、马齿苋认了个全。
回到家里,郑浩就着那些野菜做成的菜肴比平日多吃了半碗米饭。末了,他还嚷嚷着过几天还到山上挖野菜。
沈凌答应他,等他什么时候能认完一百个生字,就再带他去燕青山。
沈凌说这话倒不是为了哄他认字,而是上次在燕青山挖野菜时,她曾无意间在山上看见了一只野兔。在缺肉少油的时代,沈凌想要给郑浩加强营养,也只能打这些野物的主意了。
不过还未等她想到办法,郑浩就认完了一百个生字。
这次两人再到燕青山时,沈凌忽然发现山上忽然多了几个大人,他们手里都还牵着土狗。沈凌明白了过来,敢情不光是他,这些郊区的人也打上了野兔的主意。
沈凌带着郑浩在旁边挖野菜,不时听见他们几人的叫喊声和狗吠声,整个燕青山立刻热闹了起来。
等日上中天,那几人便提着几只野兔出现在了沈凌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