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快穿_作者:弯钩一月(414)

  怀山药和泡脚的方子,都比较温和。

  尤其是怀山药煮好以后,就像是一道羹汤。蕊姐试着饮了一口,发现这药汤一点都不苦,便小口小口的饮完汤汁。

  侯夫人在旁看着松了口气,然后又张罗着让丫鬟们给蕊姐泡脚。

  两天以后,蕊姐的风寒感冒好了一半。沈凌如约过来复诊,还是大爷出面接待的她。

  沈凌诊了一下脉,去掉了泡脚的方子,加大了怀山药的分量。

  第五天上,蕊姐的风寒感冒便好了。

  侯夫人为着蕊姐第一次好的这么快,又没有受罪喝那么多苦药,便吩咐下去让账房给沈凌双倍的诊金。

  沈凌医好侯府的蕊姐以后,来药铺请她的人家便多了起来。

  这些人家多是与远乡侯府交好的人家,沈凌在其中周旋久了,终于在京中有了些名气。

  她方才开始在京中大展手脚,在药铺门口挂上义诊的牌子,免费为京中百姓诊治一个月。

  药铺的病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沈凌又额外聘请了两个医术不错的大夫,三个大夫一齐在药铺坐堂诊治看病的百姓们。遇到三个大夫都棘手的疑难杂症,她方才出手看病。

  义诊结束以后,沈凌所开的这家惠民药铺便打出了名气。

  沈凌不光在达官贵人间有了名气,在京中百姓中也有了不少知名度。

  年末的时候,京中下起了大雪。大雪连下七日,京中得了伤寒的人不计其数。

  沈凌命人在药铺前支了两口大锅,让药铺伙计熬制驱寒治病的药汤,药汤熬好以后,只需两文钱便能得着一碗药汤。

  王侍郎到达药铺的时候,排队买药汤的百姓几乎将药铺的门口堵住,他还未有所表示,身边的两个小厮就将几个堵住门口的百姓驱走,护着他到了药铺。

  药铺里的三个大夫正忙得团团转,伤寒肆虐京中,这些天,他们三个大夫不知接待了多少病患。

  王侍郎轻咳一声,有个伙计机灵,看他衣着不凡,忙过来招呼。

  王侍郎道:“王大夫可在?”

  伙计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们东家去了远乡侯府,贵人若是想请东家上门看病,不如留下名讳,等我们东家回来一定登门造访。”

  王侍郎闻言方点了点头,伙计忙取了纸笔过来,王侍郎留下府上地址便带着小厮们走了。

  沈凌此刻确如伙计所说在远乡侯府上,伤寒肆虐京中,蕊姐体弱,自然避免不了。

  沈凌到时,蕊姐已出现了高烧的症状。

  沈凌忙从医箱里取出自己的那包银针,拿出最细的几根银针,分别在蕊姐的左右手上扎了几针。蕊姐这病来的凶险,开方熬药的话太费时间,沈凌便用了手针,先给蕊姐退烧再说。

  沈凌扎了几针后,方才开出一道方子。大爷见方子上写满了药材,料定蕊姐又要怕苦不肯吃药,便问道:“这方子不伤脾胃吗?”

  沈凌道:“这是泡脚的方子。令妹伤了脾胃,直接喝药的话恐怕吸收不了药性,还不如用药汤泡脚,效果也是一样的。”她说完又开了一道食补的方子,这道方子还是白及教给她的,取六只麻雀熬汤,熬到一半放入葱白和芫荽,不仅可以驱寒还能补益正气。

  有了这两道方子,蕊姐的病情应该能尽快控制住,沈凌开好方子,收了银针,方与大爷告辞离去。

  回到药铺,伙计便告诉她,有好几户人家差人过来请她上门诊治。

  沈凌便按着先后顺序,一一到那几家回访。轮到王侍郎家中时,天色已经将黑。

  沈凌由府上的一个老管家送到了二门处,便看到了一个体面的婆子,请安问好后,便将她领到了上房。

  “家母昨日出去了一趟,今早就有些鼻塞头痛。现在又觉得嗓子疼的不行。”一个生的单薄秀气的少年出来接待她,将病情详细与沈凌说了一遍,末了道,“还请大夫为家母细细诊治一番。”

  沈凌客气几句,便到了侍郎夫人的床前,酸枝木大床上悬着浅青色的帐子,一只保养的非常好的右手从帐里伸了出来。

  “还请大夫费心。”帐子里传来一个妇人的低语,声音有些微的嘶哑。

  沈凌诊了一下脉,不过是普通的伤寒,她正待要开方子,王侍郎回来了。

  王侍郎今年五十来岁,穿着玄色便服,头上簪了一支竹簪。

  不知为什么,沈凌见到他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眼熟。王侍郎也觉得沈凌眉目依稀有几分熟悉,寒暄间便问到沈凌的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