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快穿_作者:弯钩一月(64)

  沈凌和他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就知道这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虽然他和郑槐一样书生气十足,却因为出身的缘故比郑槐更通晓人情世故。

  沈凌送给他的墨锭极其实用,他也投桃报李,说了很多书院的事。比如书院的山长会在每月的一、五日给他们这些只有秀才功名的丙班学子们授课,逢到这几天,所有的丙班学子都得按时到达学堂,而且还不能旷课。一旦旷课的话,不仅罚停膏火一月,还要扣除三百文钱。

  这个时候沈凌才知道原来在书院读书,每个月不仅会发一笔俗称“膏火”的生活费,还食宿费全免。

  郭安当时看他诧异不已,还给他解释了一番,不是所有的书院都有这么大的财力可以减免学子们的食宿费,比如省城的另一家青松书院,就只能免去一部分的食宿费,而且也没有膏火费。

  他们茂林书院之所以不仅不要学生的书费还食宿费全包是因为书院附近有大片的学田,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加上一些民间富户的捐赠,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手笔。

  茂林书院给学子们这些优厚待遇,也在他们身上寄予了厚望。

  郭安说,他们这些来书院求学的学子们,根据每个月旷课的次数和考试的等级分为正课生、附课生。

  正课生连着两个月旷课一次以上,或者连着两个月考试的时候未能进入前十名,便会被降级为附课生。

  而附课生如果连着三个月没有旷课而且这三个月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前十名,便可以升补为正课生。

  除此以外,书院还在每个月的考试过后发放月课奖赏,考入前三名奖赏五两银子,考入前十名奖赏三两银子,考入前二十名奖赏一两银子。而那些排在二十名以后的学子则只领五百文的膏火费。若是旷几次山长的课,只怕还要往里搭钱。

  所以山长的课,家境一般的学子们很少有人缺席。

  像郭安,他就从来没有在山长上课的时候缺席过,他还叮嘱沈凌,逢到山长上课的时候,早饭最好不要多喝水。因为山长一般讲课都是讲一上午,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沈凌来的那天正好是八月二十,距离八月二十五还有几天,所以他暂时还没有机会见到那位传说中讲一上午课的山长。

  他拜访完几个今后的同窗回来,郑泽那边也已经打好了午饭。沈凌看看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大碗白米饭,一道素炒菠菜,一道芙蓉鸡片。而郑泽那边也是一大碗米饭,不过就只有一道小白菜炖豆腐。

  沈凌示意郑泽把饭菜端过来两人同吃,反正自己也吃不完两道菜,两人一起吃也不浪费。

  吃完午饭,郑泽将碗筷交去厨房,回来的时候告诉整理书籍的沈凌,他听其他书童说,距离这里不远有一个徐家镇,在镇上可以买到不少日常用品,问沈凌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沈凌听了心中一动,从荷包里取出一块二两多的碎银,让他以后和其他学子们的书童走近一些,这银子可以买一些小物品送给那些书童,以便同他们搞好关系。至于买东西,以后有需要再说。

  下午的时候,沈凌将自己所带的东西全都规整完毕,又和郑泽合力将房间打扫了一遍,挂上了从家里带来的帐子,铺上了被褥,又在房间的角落里放了些不值钱的小摆件。房间被这么一弄,粗看起来,倒也干净雅致。

  做好这些,沈凌带着郑泽又去周围转了一圈。他们这排学舍后面还有两排学舍,前面则是一个可供人观赏的小花园。园子占地不大,不过一亩地大小,种着一些常见的花草。东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六角亭。有几个不用上课的学子们在那里说笑,沈凌远远的看了一眼,看其做派举止,似是举人,不过也不敢确定。

  沈凌和郑泽围着园子转了一圈,后面又去了丙班学堂附近看了看,熟悉了一下路线,便回房预习了一下素日所学的功课。一想到那个正课生和附课生之分,他就顿觉压力好大。以他现在的水平,也不知道考试的时候,会排到班里第几名。

  当天下午,沈凌窝在房里看了半天书。晚上的时候,崔家的两个兄弟崔寻文和崔寻章才过来找他。崔寻文去年中了举人,被分到了乙班。而崔寻章则在丙班。他们也对沈凌说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就是成为正课生有很多好处,不仅是明面上的那些月课奖赏,要他一定要尽力成为正课生。

  还有一个就是书院的上课内容,崔寻章告诉他,他们乙班每个月分三课来讲,上旬的时候讲经,中旬的时候讲史,下旬的时候才学做文章。如今正是八月下旬,正是学做文章的时候,教他们的先生姓朱,是一个脾气很温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