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苏家是个狼窝,那她就将弟弟送进书院读书,远离苏家这些没天良的狼,才能真正确保她这可爱弟弟的安全。
寒来暑往,暮去朝来,很快的,三年过去了。
在苏琬熙、苏辰曦还有苏家其他人的期盼中,苏哲煜、花氏,还有刚满周岁的小儿子就要回到京城了。
半个时辰前有下人来报,他们的车队快到城门外,这会儿应该已经进城。
苏琬熙带着苏辰曦站在大门前翘首盼望,等着父母归来。
三年前,她好不容易说动父亲,让他带着娘亲前往西北蛮荒地开拓市场,父母离开前往西北后不久,她以自己的名义写了封信给未婚夫秋颢远,请他举荐弟弟入南林书院。
南林书院是大夏王朝享负盛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只有这里有开设六岁即可入读的幼学班,在那里有专人会照顾教导这些年幼学子。
南林书院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跟一般书院不太一样,反而跟现代教育的五育并重很类似,那里教的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而已,更会培养思考能力、为人处事、对于时势的判断、政治局势的分析等等,更严令每个学子必须习武强身,因此每个学子都会一种武术。还有每到春种秋收之时,学子们要放下书本下田劳做,不能当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子。
即便它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其他书院,但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学子不少是从南林书院出来的,也因此许多达官贵人、豪门世家的子弟自小便被送进南林书院学习。
不过南林书院也不是有银子有权就能进的,要有人举荐并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因此她写信请秋颢远举荐弟弟。
据她所知,秋颢远也是从南林书院出来的,他当时可是南林书院的风云人物。南林书院院长最得意的学生,不是当今的那几位状元郎,而是秋颢远。
由他举荐弟弟入学,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再来就是看弟弟的资质跟天赋。还好弟弟没有让她失望,顺利的考进了南林书院的幼学班。
有了书院的人专门照顾苏辰曦,苏琬熙可以很放心事情不会再重蹈覆辙,这样她也可以专心下苦功学习各种古代才女该有的才艺。
因为李氏的捧杀,苏晚希各种才艺都不通,因此她穿越过来之前,苏晚希别说琴棋书画,连大字都识不了几个,唯一认识的大概就只有名字而已。
为此,除了认字不需要之外,其他的才艺苏琬熙是卯起来练习,三年过去总算是小小的学有所成,也是个小才女了。
在父母离京前往西北之前,她再三交代要父亲到了西北,除了开挖煤矿,制作蜂窝煤外,最重要的是先寻找水源,解决水源问题。
她交给了父亲两张凭着记忆画的地图,还有地下沟渠的工程图。父亲只要找到她在地图上标示的地方,按着她的标示,隔着一定的间隔开挖深浅不等的竖井,依地势高低在井底修通暗渠,连通各井,引水下流,而后再将水引至地面解决水源问题。
秋颢远当年是怎么解决水源问题的,她不清楚,苏晚希也没有这一方面的记忆,这个法子是她前世到新疆旅行时,看到他们的地下水利工程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多花了份心思去了解,才有办法画出来。
水源的问题解决了,蜂窝煤又大卖,苏哲煜赚得盆满钵满,然后听女儿的话开始修路,将西北那条通往外头的弯曲小径修得又大又平整,上头全铺满青石块。
路变平变宽,蜂窝煤运出去,人潮来了,银子也进来了,很快他一手开发的蛮荒地就成了一个热络的交易商圈。
当时苏琬熙要他身上只要有余钱,就大量购买土地,他记着大师说的话,所以女儿交代哪几座荒山必须买,说日后有其他用处,他自然不敢违背,一有钱便买山买土地,将那些山头全部买下。
三年的时间,苏哲煜在西北地区已经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然而苏琬熙已经十五岁,要举行及笄礼,身为女儿奴的苏哲煜说什么也要赶回京城,这才排除万难,将手中的事情交给心腹处理,带着妻子跟小儿子特地从西北赶回来。
“来了,来了!琬熙,你爹娘的马车已经到前面南大街的街口了。”小青鸟兴奋的拍动着翅膀,在苏琬熙耳边叽叽喳喳地说着。
三年前,那只小青鸟除了成为苏琬熙固定喂食的对象外,还是她打听苏家各房情报的小探子,让她可以即时知道他们的动向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