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有个男子路过,听着声音熟悉,扒开人群一瞧,登时吓的破胆,忙上前抱住母亲,大手紧紧捂住她嘴,低头哈腰的解释,“大人有大量,我母亲患有癔症,疯癫着哩。”
不待宋巅回答,把老婆子的脑袋夹在自己胳肢窝里,匆匆要跑。
德通站在后面,正巧瞧个分明,这人,对待自己母亲,怎么这般,气愤非常,拉着他胳膊,让老人挣脱出来,宋巅一脚踹过去,用了十成十的力气,混账,即使是疯癫的母亲,也不该如此行径。
哇的一声,老婆子再次干嚎,嘴里骂骂咧咧,脏话连篇,周围的老百姓最喜欢看个热闹,都劝着老婆子,让她好好说话,没瞧见这位大人脸黑的快赶上自己的灶坑了。
“三小子,你个畜生,我是生你养你的亲娘啊,你竟然想要勒死我,我造了什么孽啊,这辈子受这个罪呦...”
痛哭流涕后,扑通跪下,“大人,求您做主,让我儿子把家财产还于我,我去接上老头子,回泥房子去过。”
自称她儿子的,小三子也扑通跪下,却不是朝着宋巅,而是老婆子,脸上带着忏悔,苦求道,“娘,你别瞎说,家里有什么家财啊。”
这个老不死的,都怪他今日贪乐呵,放了她出来刷碗,熟料,竟跑出来告状,招谁眼呢,还抖落家财,让别人惦记上,可咋整?
手掌狠狠的攥着她干瘦的胳膊,嘴里小声威胁,“还想不想要那老头子的命了?”
婆子听了眼眶通红,嘈杂的周围,听不清别的,咬牙抬起枯燥弯曲的手掌,啪的挥过去,“那是你爹,你个丧尽天良的。”
宋巅看着她俩乱糟糟,举手让百姓们安静,提步过去,让德通去叫禁卫军来,指着一侧的茶楼,押着两人进去,宋巅坐在太师椅中,德通喊了声肃静,让老婆子,细细道来。
原来他们是京郊附近村庄的,因为家中老头在冬天时候摔折了腿,导致入不敷出,又要吃汤药,所以,两个儿子惦记着那点微薄的家财,就提议分家,各过各的,土坯房里的锅碗瓢盆都平均分完后,只剩下两个大活人了,两个儿子都想要老婆子,不想要老头,老婆子回去能干点家务事,老头回去只能干躺着,大儿子看着唯一的土坯房心里合计,他弟弟老丈人家有钱,已经盖上砖瓦房,不在乎这个,而他家却是穷的叮当乱响,提出建议,不如,谁伺候老头,谁就得这个土坯房,他弟弟果然不乐意,选了婆子进城来住。
婆子刚开始还心里有点优越感,看看,他家小儿子就是出息,老了老了,还能进城来享福,不亏着小时候什么都偏着多给他一份,知道孝顺。
结果,现实是,她被关在个杂物房里,小儿子的岳丈家是售皮毛的大店铺,这间杂物房里就堆积着破烂老年头的旧兽皮,一股子腥臭味,即使她鼻子已经不灵敏了,还是闻着呛得慌,说过几回要换,小儿子都说等房子倒腾出来的,让她先忍忍,她知道儿子都是听媳妇的,怕他为难,也就算了。
时间由冬到春,儿媳妇怀孕,她高兴,说让刷碗扫地,就干,说是地砖脏了,要用手擦,否则怕摔倒,就一天三遍的哈着腰擦到外边走廊的台阶上,常常错过饭口,只能去厨房里拣些冷菜剩饼子吃。
小儿子来说得婆家买些吉祥的生产东西预备上,她从自己内怀兜里,掏出来唯一一张藏着的银票,怕少,还把手上的银镯子撸下来给他,说什么也不能苦着孩子。
白天累的腰疼,晚间就得趴着睡,一撅一撅的疼的厉害,想起老头子,不知道他怎么样,明天得回去瞧瞧。
趁着媳妇回娘家,偷偷的拿了两个煮鸡蛋揣兜里,踏上回家的路。
还是原来的大院子,却没了一家人的和和乐乐,她高喊着进门,说起自己在小儿子家如何穿金戴银,吃燕窝吃肉馅饺子,大儿媳听着羡慕,张罗着让她吃完饭再走,出去了,就让大儿子来问带没带钱或者东西回来,大儿子进屋就直接问起,老婆子摸出兜里两个鸡蛋递过去,拿给大孙子吃,她进去看看老头子。
老头子还是躺在床上,只是不动弹,眼睛闭着,微弱的喘息,婆子上前摸着鼻端,惊慌的问是怎么回事,明明之前就是腿折了,养养就好了,不是留了抓汤药的银子吗?
大儿子辩解,他这爹自己说不喝药,也不爱吃饭,天天一副谁欠了他八百两银子的模样,婆子性格火辣,明明就是你照顾的不好,这就剩一口气吊着了,连打带摔的,惹怒了大儿媳,她进来骂咧咧,老不死的,不会动弹,还得拉尿在床上,谁伺候洗漱啊,成天一股子膄味,她是受不了,干脆就不给吃喝,这多好,干净又不用拾掇,而且还省下药钱,反正老头子腿好了,也干不了啥,干脆倒窝,去天上享福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