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轻叹一声:“皇帝这次后宫要添好几个嫔妃,少一个也不算什么。晋儿长到二十岁,才有这么一个可心的人。放心,有哀家呢。”
韩嘉宜越发感激,声音都有些发颤了:“太后……”
“不过——”太后故意板了脸,“这件事你们居然瞒着哀家?是想瞒哀家多久?哀家还真以为是他孝顺,想给哀家添个孙女呢。”
韩嘉宜也有些赧然,小声道:“这是我们的不是,不知道该怎么禀明太后。”
他们身份未明,的确难以启齿。
太后也明白这一点,并未往心里去。她双目微阖:“哀家想想,该怎么回了皇后。”
韩嘉宜的心似乎被揪了一下,不免紧张:“太后,是不是很难拒绝?”
“也没有。”太后摆了摆手,“又没正经下旨叫你进宫,不过是他们的提议。怕什么?你在外人眼里是哀家的人,要安排你的事情,也得哀家应允。”
韩嘉宜稍微放心了一些,依然有点不安。
“你不用担心,这不是什么难事。”太后安抚她。
待韩嘉宜出宫回府后,太后就让人找皇后过来回话了。她直接告诉皇后,此事不可行。
“为什么?”刘皇后下意识问道,想起韩氏刚从太后的福寿宫离开,就问,“是不是韩姑娘不愿意?”
太后抬眸瞧了刘皇后一眼:“这跟她愿不愿意又有什么相干?是哀家不愿意啊。哀家拿她当孙女疼,她要真进了宫,又生下皇子,你说哀家会不会护着她?”
“这……”刘皇后脸上笑意微敛,心里生出了阵阵寒意。听太后言下之意,如果韩氏进宫,太后一定会尽力回护?甚至如若韩氏有皇子,她的皇宫里之位都有可能不稳?
她先时想着韩氏得皇帝和太后喜欢,只要她好生拉拢,也能为她所用。可若是这喜欢超过了一定界限,那对宫中其他妃嫔就很不利了。即使抢不走后位,对旁人也是威胁。
“哀家想着现下这样就挺好。”太后神色淡淡,“她闲了进宫陪哀家说说话解解闷。真成了后宫妃嫔,反倒有诸多不便。”
刘皇后“嗯”了一声,也不再多话。略待一会儿,告辞离去。她面带歉然之色,将此事回禀了皇帝。
“太后没同意?”皇帝有点意外,“有说为什么吗?”
刘皇后也不好复述太后的原话,只简单说唯恐不便之类的,还提起太后把韩嘉宜当孙女一事。
皇帝轻笑:“这算什么孙女?朕又没同意把她记在宣王名下。”
但如果太后不愿意的话,确实是个麻烦。对他而言,这是小事。他不想因为小事惹得太后不开心。不过到底是觉得有点遗憾。
见刘皇后面带惶恐之色,皇帝摆了摆手:“算了,朕并不是那等好美色的人,广纳妃嫔也是为了子嗣。既然太后不愿意,那朕也不强求。少一个妃嫔而已,就当是朕的一片孝心。”
刘皇后点头,悄悄松了一口气。
对皇帝而言,这些妃嫔都不甚要紧,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连让他有些好感的韩嘉宜也不是。
他如果真想要,别说太后反对,就是有祖宗压着、伦理管着,他也要得手。明着不行,暗着就是了。
这件事皇帝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更在意的是陆晋押解瑞王回京一事。
陆晋甫一进京就进宫复命。他简单讲了在晋城的经历以及瑞王的罪行,沉声道:“臣,幸不辱命。”
晋城一行颇为凶险,个中细节皇帝已隐约知道一些。陆晋所讲,倒也与其相吻合。
皇帝神色温和:“这一路你辛苦了,朕一定要重重赏你。”
“分内之事,谈不上辛苦,也不敢领赏。”陆晋抬眸,“臣还有一事要禀明皇上。”
“讲。”
陆晋一字一字道:“瑞王在京城安排的有线人,而且就在皇上身边。”
皇帝皱眉,不等陆晋详细诉说,他就猜到了对方指的人是谁。他沉声道:“朕已让人彻查。”
皇帝神色略微缓和了一些:“这段日子太后一直念着你,你去给她老人家报个平安吧。”
陆晋微微一怔,应了下来。
——之前他在锦衣卫,几乎每次出任务回来,皇帝总要对他说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