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都还没开始上呢,就想着考大学了,你可真行!”
王佩对谭守林的长远大计表示了鄙夷,但谭笑秋天上学这件事也被确定下来。
三铲三趟,头茬地开始铲,地里的活就连成了线,谭守林和王佩每天早出晚归忙的脚打后脑勺,谭笑和谭叙俩个小大人也没有一刻清闲的时候。
大的负责做饭、喂猪、挖菜,小的负责放羊、浇园子、照顾鸡鸭,谭守林和王佩天天天不亮就起床,星星满天才归家,到家的时候俩孩子已经躺在炕上睡着了。
吃过锅里闷着的晚饭,稍微洗洗之后睡觉,谭守林和王佩每每望着熟睡的一对小儿女心里觉得愧疚。
谁家也不敢像他们夫妻俩这么晚回来,家里一摊子活,回来的晚了都能翻天,只有他们家,鸡鸭进圈,猪羊安眠,连狗都消停地打鼾。孩子懂事成这样,当父母的又怎么能不拼命干活。
忙碌中迎来了谭笑重生之后的第一个端午节,端午节在这里又叫五月节。采艾蒿、挂葫芦、吃荷包蛋是这里的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提前几天,王佩就用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彩线编了几条彩色的细绳拴在两个孩子的手腕脚腕,这叫五彩线,说是可以驱邪延命。
端午节那天,谭笑早早地把谭叙叫起来,然后跟屯子里的一群孩子跑到南边的一块麦地里在露水中打滚,穿着湿乎乎的衣服到壕沟里采了一捆子艾蒿抱回来。
一根艾蒿上面挂一个彩纸折好的葫芦,插在自家的房檐上。
艾香阵阵,葫芦翩翩,早上吃了妈妈亲手煮的热汤面、荷包蛋,晚上吃了一顿猪肉馅的饺子,谭笑一家人在端午节这天休假了。
五月节吃猪肉馅的饺子,是一项顶让人羡慕的事情,更不要说王佩割了两斤上好的后臀尖,饺子还没吃到嘴,屯子里的议论声就已经传了个遍。
王佩现在已经能坦然接受别人议论自己家有钱的这个事实,大人卯足了劲干活,孩子懂事又听话,好日子就在眼前,不吃不喝留着干什么。所以对于别人的议论,她只是一笑而过。
第二天,全家人又进入更加忙碌的劳作当中。六月的太阳如火般热烈,炙烤在大地上黑土都是滚烫的,更不要说落在人的身上了。
看着爸妈每天晚上回来脸上、胳膊上留下的被太阳灼伤的印记,谭笑心里有些难受,难过之后,愈发地把家里的活干的利落。
七月份,菜园子里的蔬菜基本上成熟,不仅谭笑和谭叙两人多了零食,连饭桌上也变得丰盈起来。
自家种的西红柿品种丰富,成熟之后,有红的、绿的、紫的、黄的,形状上,有圆的、牛心状的、皮球形,每一种都好吃的不行。
谭笑每次坐在地垄头,随手摘下来几个,在井水旁冲洗一下就那么吭哧吭哧地吃起来,一口气吃到肚子滚圆。
然后再摘下来几个晚上跟鸡蛋一起炒,西红柿炒鸡蛋现在已经成了最受家里人欢迎的一道菜。
正文 第133章争吵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已经进了阳历八月,而夏忙也终于告一段落。两个月的时间,田野里的庄稼都抽穗的抽穗、结果的结果,只等秋天来临之际最后的成熟。
玉米杆已经比大人还要高,终于闲下来的王佩一大早去自己家的地里掰了十几穗嫩的都能掐出水来的玉米,一半洗干净放锅里煮,一部分放在灶坑里烧。谭叙乖巧地守在灶坑口,眼中全是对烧玉米的渴望。
随着蒸汽的升腾,灶火的快速燃烧,厨房里蔓延着嫩玉米诱人的香气,谭叙的口水,使劲地咽,才能保证不流出来。
“妈,房后那些人又在说我大娘家的事儿,我爸脸黑的跟锅底似的。”
“他愿意黑就黑呗,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人家说啥?没长脑子的玩意儿就是没整!”
“妈,大姐,苞米是不是好了?我都闻着味了!”
“就你鼻子好使,你属狗的呀?起开,我拔出来瞅瞅!”
农村就像个喧嚣的大市场,谁家发生点什么事都藏不住,一户传一户,用不了几天就家喻户晓。
过去的两个月里,屯子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谭守木从一名吃国家粮的供销社职员变回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又因为超生而被罚的举债度日这件事。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可闲下来的人们还是会聚在房前屋后的树影子里谈论不休。一来人闲的时候得有个话题,二来这件事带给长安七屯的人触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