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夫记_作者:浅墨染雪(633)

  她倒不是不放心进度,她是纯粹好奇铁锅炖人的操作。

  可惜,婠婠只来得及探头瞧了一眼,没能观摩到细节就被一道旨意急召进宫。

  接到这份旨意时,婠婠下意识的看了看头顶的月亮。

  大半夜的,赵子暄居然还没睡?

  大半夜的,赵子暄找她做什么!

  很快,婠婠想到了一种可能,走之前特意向柳如风要了一袋卤豆干。

  这大半夜的,赵子暄睡不着找她,那很可能又是要喝酒聊天啊。自备一包卤豆干,也免得再空着肚子迎风喝酒。

  有备无患。

  当婠婠见到了赵子暄,原以为的有备无患就成了多余之举。

  原来大半夜不睡觉的不止赵子暄,还有几个朝臣。

  殿中的气氛似乎有些微妙。几位大人个比个的严肃,站的垂首低眉却满脸都写着气节,仿佛在挣着什么。赵子暄的神情却是淡淡的,拿了一本折文在看着,状态正常的不能再正常。

  婠婠行过礼后,就得赵子暄开口问道:“孟正怎么样了?”

  婠婠闻言向赵子暄投去了一个意外的眼神:不是说随便处置,一概不问?

  可惜赵子暄的注意力在手中的折文之上,并没有留意到婠婠的眼神。倒是立在下首的那几位将注意力放了过来。不用说,这几个人是为了孟正而来。

  孟正通敌之事已经做实,难为这几位听了他被天门带走的消息还连夜进宫,更难为他们劝动了赵子暄食言来问。

  不过那些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子暄是怎么想的。

  该不会他猛然发现了孟正还有别的用,或是此事又有别的变动。

  婠婠一时觉得话有些不好说。

  久不听她答话,赵子暄便抬眼瞧了瞧她,重复道:“孟正怎么样了?”

  事儿已经做下了,婠婠也没想不认。她自认没有那个机智,能够巧妙的解决眼前局面,索性就大大方方,坦坦荡荡的道:“炖了。”

  一语落下,殿内好似更加的安静起来。

  赵子暄放下了手里的折文,面上神情竟有些呆,他有些疑心自己方才是不是听错了什么。“什么?”

  婠婠的态度依旧大方、语气依旧坦荡,“炖了。”

  ☆、第四百一十章 久违的目光

  这一次,连空气都凝滞了。

  好半晌后,一位蓄着山羊胡的御史用那变了的嗓音确认道:“明大人说什么?”

  婠婠终于意识到她的话简短的有些惹人误会,便耐心的解释道:“先活炖他一只脚,不招,再炖另一只,还不招,就继续炖。炖熟的肉骨让他自己吃下去,直到他肯招为止。”

  婠婠的态度是耐心而友好的,语气也是好脾性的那种。然而在她说完后,竟意外的收获到几道久违的目光。

  那是一种仿佛在看凶神夜叉的眼神。

  是有多久了,没有人这般的看着她。

  婠婠忽然就激动起来,一抹兴奋流露在眉梢眼角。

  明婠婠的名声,殿内的几位大人都有耳闻。只是她的形象与传说中的铁塔夜叉实在不符。倘若她是那样的一副形象,面带兴奋的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们的感官还能好受些。

  偏偏,她顶着副明艳娇俏的皮囊,兴奋时两腮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神情模样都跟她说出来的内容不相配。

  这种反差更加让人心生寒意。

  婠婠的小兴奋在瞧见赵子暄的神情后,暂时的消退下去。

  他脸上的呆愕是从之前未见过的。

  婠婠觉得有些不自在了。赵子暄对她向来是不错的,她怎么好令他难做。于是婠婠又道:“还没全熟,若是官家需要,臣现在就让人去捞出来?”

  这意思是要捞出来还他?

  赵子暄久在沙场,看惯了断肢残尸,但这不意味着他有兴趣见到一个从锅里捞出来的人,且那人还曾与他相交多年。

  他之所以传婠婠进宫,问上那么一句话,无非就是要堵一堵这些大臣的嘴。他本就没有见孟正的意思。于是摆手道:“不必。”

  听得赵子暄如此说,那蓄着山羊胡的御史白着张脸向前迈了一步,“官家以宽仁之名立天下,万不可倚酷刑峻法为治。

  杜周、张汤之辈非汉武之明政,周兴、来俊臣之流乃武后之罪绩。严刑峻法固有收效,但更会致使冤狱横生,无辜遭戮,长此以往群臣惶惶,百姓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