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玉记_作者:燕燕于飞(5)

  虽说这位姐儿长得又瘦又小,但一经打扮,还真像一位大家闺秀。

  一件柳绿交领袄子,一件杏黄绸马面襕裙,梳着双髻,髻上插着一支簪子,倒也衬托一些姿色来。

  王妈妈嘴角扯了扯,笑着迎上,“瑕姐儿,请吧。”

  翠儿扶着无瑕朝院中马车走去。

  车夫是家里的福伯,躬着身子朝无瑕行了一礼,无瑕笑道,“福伯好久不见了。”

  福伯一时愣住。

  无瑕离开时只有八岁,未想还能记得他。

  无瑕当然记得,前世,在她嫁给萧轩时,福伯是家里唯一一个恭喜她的人。

  “瑕姐儿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了。”

  那天,福伯的眼圈有些红,原来是心疼她在玉家的遭遇,只因身份低下,不能为她说话。

  想到这些,无瑕心中酸楚,她立即转过身,看着院里站着的师太及几位小师傅,无瑕朝她们施了一礼,众人还礼,无瑕毫不犹豫的挑开了车帘。

  马车朝山下而去。

  无瑕看着越来越远的静月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记得,前世,她是开心的,因为,她将要嫁给萧轩。而今生,她绝不会让那样的不堪再次发生。

  约一个时辰后,马车进了苏州城。

  城里热闹非凡,举目雕楼画阁,棱户珠帘,商铺,酒肆,茶楼皆门庭若市,街上行人比肩,女子戴花,男子戴巾,腰间挂玉佩者比比皆是,好一幅盛世景像。

  街道两旁有卖玉的小贩,吆喝声不绝于口。

  无瑕摸了摸发上的簪子,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在静月庵,她怕慧明拿去,五年来一直小心的藏着。

  “咦,那是什么声音?”

  翠儿一直兴奋的看着车外,只听一片“吵吵”声传来。

  王妈妈不屑的瞟了翠儿一眼。

  “是玉坊做工的声音。”无瑕答道。

  “玉坊?”

  无瑕道,“怕是到了专诸巷了。”

  王妈妈惊讶,“瑕姐儿也知专诸巷?”

  无瑕冷笑,“玉家不是有作坊在专诸巷吗?我为何不能知道?”

  王妈妈因无瑕的话掩示不住诧异,不由得好生打量着她。

  无瑕自不理会。

  大燕建国百年,从高祖开始,几位皇帝皆喜玉,宫中内务府设玉器制造局,其官员拜四品,隶名工部,可见朝堂对玉器的重视,其中又以盛庆帝最甚。

  把玩玉器可是高雅之事,因此,上至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爱玉,佩玉成风,便是一般平民妇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把玉耳勺,更不消提那些富豪贵胄,身上带的,家里用的,收藏的玉器,无不是精品,甚至价值连城。

  玉器作坊,商铺更是如春笋般的萌发,以京城,苏州为首。

  “良玉集于京师,工巧首推苏郡”

  苏州的玉器雕刻名甲天下,其作坊汇聚在专诸巷,周王庙,剪金桥巷一带,有百家之多,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之声。

  玉家作坊只是百家之一。

  马车很快从专诸巷驶过,进入学士街,这里便是玉家的住所。

  “到了。”

  王妈妈先下了车,转身来扶无瑕,无瑕将手递给了翠儿。

  王妈妈嘴角露出一些嘲讽。

  无瑕站在阶下,只将这房院打量,白墙红瓦,玉家不算高门大户,只有红楠木两扇门,门檐下挂着篇牌,“玉宅。”

  她还是回来了。

  王妈妈上前敲门,门大开,徐管家走了出来。

  徐管家是玉家的老人,在玉家伺侯了五十多年,现在己是两鬓斑白。

  “瑕姐儿回来了。”

  徐管家恭敬的侯在门口。

  无瑕淡淡一笑,对这位只对老爷“忠心耿耿”的管家的确没有什么好印像。

  无瑕微微颌首,便拾阶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入眼是一片青绿的庭院,种有翠竹,石松,一时又勾起了她的回忆。

  王妈妈在前引路,穿过前院,沿着一道回廊,进了后院。

  “站住!”

  突然一道声音喝来。

  无瑕寻声望去,见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女,梳着双髻,穿着一件天蓝通袖衫儿,白绫顾绣连裙,正怒眼将她看住。

  少女的目光甚是无礼,将无瑕好一阵打量,“你就是玉无瑕?”

  五年未见,少女认不得无瑕,可无瑕却一眼认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