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玉记_作者:燕燕于飞(88)

  萧烨见此劝慰道,“父亲息怒,既然阿轩对那女子有情,娶便娶吧,也无非是让玉家多支撑几日而己。”

  萧长春叹了口气,“一个庶女”然后又摇摇头,不再说什么,继续手里的活,待萧烨正要退出时,萧长春又问来,“哦,京城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萧烨转身道,“还没有。”

  “都这么久了,不会出什么事吧?”萧长春喃喃道,“再给你岳父去封信。”

  “是。”

  正在这时,管家手里拿着一封信正巧走了进来。

  “老爷,大公子,是京城来的。”

  “哦?”萧长春目光一紧,“快拿来。”

  管家呈上信,萧长春迫不及待的启阅起来,萧烨只将父亲看住,也显得有些紧张,片刻,但见父亲脸色逐渐放松,最后呵呵的笑了起来。

  “父亲?”

  萧长春将信交给儿子,“杨阁老完了。”

  信是范家送来的。

  萧烨阅毕,长长的松了口气,“父亲这次咱们又押对了。”

  “哈哈”萧长春笑声渐大。

  “杨阁老以为联合几个大臣就能板到刘景,未想刘景事先得到消息,得到那份联名上书的名单,对那些大臣们个个击败,只要有一人松口放弃,他们便不成事矣。”

  “不知那松口的人是谁?”

  “这些就不是你我该过问的事,只要刘景不倒,范家就不会倒,范家不倒,我们萧家在苏州,在玉界的地位是无人能撼动。”

  “是,父亲说的正是。”

  萧烨也很是高兴,萧长春起身走到儿子面前,拍拍他的肩,“当初让你娶范女当真是明智之选呀。”

  “一切是父亲计量得好。”萧烨笑答。

  “以后萧家,你为商,轩儿为官,你们兄弟俩通力合作,我萧氏将会成为百年望族。”

  清风院,石坚自然也收到了消息,虽然早有猜测,他们会失败,但还是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彻底。

  杨阁老被逼告老还乡,大学士张千被莫须有罪名革去一切官职,流放海南,户部尚书韩文同样被流放北漠,还有一些官员莫明暴病而亡,只有浙江提刑按擦使明之杭上调入京,成为国子监祭酒,却也是明升暗降,不得实权。

  而刘景擢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原浙江布政司左长官张道政竟进了内阁,还有许多刘党或是巴结刘景之人,都有了不同的提升。

  “如今朝堂竟是刘景的天下?”

  杨剑义愤填膺,石坚却挥笔书法。

  “幸得侯爷没有参与杨阁老之事,否则,侯爷岂不也危。”易小七在一旁啧啧感叹。

  “杨阁老是三臣元老,仗着自己的身份,把持朝政,对圣上指手划脚,圣上早就对此不满,刘景跋扈多少是圣人纵容,其实十三年前,若杨阁老能帮老爷说一句话,老爷也不会所以,他有此下场也数活该。”杨剑又哼了一声,“只是朝堂真由一个阉人把持,想想都觉得渗得慌。”言毕看向石坚,“侯爷,虽然杨阁老与刘景相争,侯爷可得渔翁之利,但是属下怕刘景的权力会越来越大,以后不好对付。”

  “杨阁老败了,内阁中还有其他大人,难道都是刘景的人不成?就说那明之杭,是杨阁老的学生,想必定是恨刘景入骨了。”

  小七皱着眉说来,明面上,他只是石坚的一个跟班,书童,小厮,但与杨剑一样,早己是石坚身边的心腹,石坚也从未将他当外人看待。

  石坚听了二人之言,慢条斯理的说道,“你们以为明之杭还敢与刘景作对吗?”

  “嗯?”

  二人不解,互视一眼,“侯爷的意思,明之杭不敢?”

  石坚的目光仍落在自己的书法上,过了一会儿才道,“刘景能如此迅速的将那些大臣们一网打尽,怕是听到了风声,那些大臣中必有人”石坚提起笑,“走漏了风声。”

  杨剑一惊,“侯爷是说有人告密?”

  “所有人都被刘景迫害,只有一个明之杭。”

  “可他也被降了职?难道侯爷认为,明之杭在对待苏州走私玉料之事上没有尽心?属下觉得是因为明之杭曾为圣上师,所以圣上才对其宽恕三分。”

  石坚摇摇头,将自己练的书法捏团一扔,十分不满意自己的作品,“玉料走私主要责任在于郑德江,所谓赵权的出现,曾在萧家住过一日,这明明就是刘景等人安排的,郑德江没有明查,明面上他是明哲保身,其实还是选择了刘景,这的确要怪明之杭没有处理得当,这么好的一枚棋罢,不管是不是他,这人一定要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