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流_作者:和烟绿(378)

  陈敬摇头。

  魏熙见状一笑:“既然裴斯都没传消息过来,你又何必信这些。”

  魏熙说罢,将琵琶抱起来细细端详,过了片刻,她将琵琶递给陈敬:“妥善放起来。”

  陈敬接过琵琶,目含担忧的看着魏熙,魏熙见状又是一笑:“我无事,我信裴斯是有本事的。”

  魏熙说完,不再理会陈敬,抬头看向廊外的亭亭荷叶,眼里似被蒙了一层雾,让人看不出在想什么。

  ————

  未过几天,魏熙便听安排在宫里的人传话出来,说是皇帝咳血了,魏熙心中忧虑,但碍于这消息是她私自探听的,因此只得按捺下来,命人这些时日多注意些。

  可结果才到了第二日,魏熙便听说皇帝于道途有所领悟,到三清殿闭关修炼去了。

  魏熙听了这个消息心中一沉,知道皇帝八成是不太好了,眼下正值兵祸,魏潋又远在疆场,若是皇帝有什么不测,长安必定又会乱。

  眼下皇帝闭关,倒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好法子,三清殿的门一关,旁人谁能探听出什么。

  魏熙是极想进宫侍奉皇帝的,可皇帝没传话,她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府里,若是一时冲动进了宫,惹了皇帝不喜是小,让人看出什么就不好了。

  如此,魏熙挂心了两日,又听说皇帝传了雍王和谢珏论道,她心中一紧,从榻上下来便急急往门外走去,走到廊下时却又突然停住,过了片刻,她垂下眼眸,抬起有些僵硬的手理了理衣袖,便又折回去了。

  魏熙在府里担忧,谢珏听宫里来传却很是淡定,他放下手中经书,在家仆端来的水盆中净了手,才起身往外去。

  等他和雍王到了三清殿后,却见皇帝正在打坐,并没有预料中的油尽灯枯之相。

  二人行了礼,皇帝抬眼看着他们,指了指对面:“坐。”

  雍王和谢珏依言坐下,却一直不见皇帝说话。

  雍王问道:“陛下传唤我们来是有何事?”

  皇帝低低一叹:“说起来我们三人,我的岁数是最小的,可眼下老的最快的却是我。”

  雍王闻言,面色亦有些感叹。

  谢珏倒依旧是一副淡泊的模样:“陛下是叫我们来,就是要我们听陛下说这些闲话?”

  皇帝看着虽生了华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谢珏:“你倒是还如往常一样。”

  谢珏一笑:“没有俗事烦心,自然不见老。”

  皇帝摇头轻笑:“往后就有了。”

  谢珏笑意不变:“何事?”

  皇帝也如闲话一般道:“过两日你便是中书令了。”

  雍王和谢珏闻言都颇为惊讶,谢珏摇头:“陛下说笑了,难道想让我当着朝臣的面打坐念经吗?”

  皇帝道:“朕没有说笑,眼下比不得以往,大夏要有个有手段的中书令。”

  皇帝说罢又道:“等六郎回来后,是走是留由你便是了。”

  谢珏闻言默然。

  雍王看了他一眼:“陛下有令,我等自当遵从。”

  谢珏没理会雍王的话,他抬眸看向皇帝,眼里似染了沧桑:“陛下,我们都老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皇帝念完这一句,感叹道:“成润,我记得你少时最是桀骜睥睨,心怀壮志,可到了该大展宏图时,你却隐世二十余年,你心中就没有丝毫遗憾吗?”

  谢珏嗤笑:“我不是马,老了就想安安稳稳的待在家中。”

  他说罢,又道:“我这个岁数,何必同那些孩子们争长论短。”

  皇帝摇头:“他们年纪小,难保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皇帝方说完,便听内侍在殿外通传:“陛下,昌乐公主殿外求见。”

  皇帝有些无奈的指了指殿门:“瞧,这就是个沉不住气的急性子。”

  皇帝说罢,向外问道:“阿熙来做什么?”

  内侍道:“回陛下,公主说她得了一本失传已久的《清平经》。”

  皇帝失笑:“还有这本经?”

  他正笑着,却觉嗓子有些痒,他强自忍住,对雍王和谢珏说:“我此次闭关不知要多久才能出关,大夏就劳你们多照看了。”

  皇帝说罢,终是没忍住拿帕子捂住嘴咳了起来,雍王神色担忧的扶住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