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昭的雄兵还压在边境,只要丰帝一声令下,就能继续打。
现在他们就打不起!
最终于只能是憋屈着签下停战三年的协议,发信回国,让送种马过来。
丰帝终于心情恢复一些,又有陈值在,就开始养病为主,非必要都不露面议事。瑞王也在内阁混得风生水起,即便没有皇太子加封,井然已是皇子中权力最高人。
济南那边也连传好消息,上回还有半数闹事的百姓已经沉寂下去,慢慢开始都跟官府签定卖田的协议。
刘蕴还特意去信问李庆昭,确定事情真没有再出纰漏才放下心来,而随信带去的还有沈君笑与周家定亲的事。
李庆昭收到信,手抖得连信都拿不稳。
怎么会!
沈君笑怎么会娶了沈琇莹!!
他脑子里嗡嗡作响,眼前重影,万分不愿相信。
正文 369故人
出了二月,京城在下了两场春雨后就变得更加暖和。
琇莹院子的花坛里青草成簇,迎春花朝阳盛放,万物复苏的欣荣之景。
萧滟这些天都窝在琇莹院子,让人买了不少画眉,就挂在廊下。没事她就在院子里练武,琇莹一边赏美人一边逗鸟,在周家忙碌周娴的亲事中偷闲。
周娴越到出嫁的日子,也变得越紧张,三不五时会跑到琇莹这儿来长吁短叹。
萧滟很懂一样的说这出阁前的姑娘都这样,患得患失,舍不得离开父母,对以后生活有恐惧。
琇莹回想了下自己前世,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患得患失肯定没有,因为那个时候她只想离沈家远远的,被崔姨娘逼得几回都险些活不下去。
在周娴情绪反复中,她出阁的日子到来。
当日侯府十分热闹,而皇帝还暗中给了个恩典,让远在边关的周庸回了京。周庸突然出现在侯府的时候,周老夫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
周振拍了拍赶得一身风尘的弟弟肩膀:“去换身衣裳,不晚。”
周庸赶了那么久路,身体累,精神却十分不错。紧赶慢赶,总算是回来了,赶在女儿拜别之前。
换过衣裳,外头已响起来接亲的喜乐声,一身嫁衣的周娴被扶了出来,红着眼给长辈们拜别。
周庸亲手给她盖上盖头,周嘉彦背着妹妹上花轿,走一步就心酸一下。到了这个时候,人总是感伤的。
跟着柳参军来迎亲的还有沈君笑,是给周家做面子的,毕竟柳参军在京中人生地不熟,周家兄弟这忙是帮不上。
琇莹趁着这个机会躲在窗子后偷看,穿着一身绯红官袍来迎亲的少年显得特别英骏,看得她只抿嘴傻笑。
萧滟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余光瞥到周家其它两位姑娘正一脸羡慕看着琇莹。
她差点就要忍不住脱口:沈君笑到底哪里好了!
她这时看到周嘉钰,觉得那样性情爽朗的男子才比较讨人喜欢。
花轿出门,喜乐远去,萧滟也有些走神了。感觉自己也许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吧。
她认为也没几个男人敢娶自己。
周娴出嫁后,周家日子又再度恢复了平静。
开年的时候朝廷还闹出几场大事,如今都迎刃而解,也平静得让大臣都不太安心。
周庸在女儿回门后再赶回京城,这事也让大臣们更清楚如今丰帝对周家就是一等一的好,大家都礼让三分。
这间倒有几个人又来问冯氏周嘉钰的亲事,冯氏皆还是闭紧嘴,什么也不说。
到了柳参军要离京的前三日,周娴突然回侯府来和廖氏说要跟着去西北,廖氏当即就哭红了眼,是欣慰是不舍。
欣慰女儿已经十分懂事,知道要如何为人妻,但也是万不舍的。
只是周娴去意已决,廖氏也不好再拦。琇莹知道后就跟冯氏请示,说在周娴离京前去昭华寺一趟,准备给周娴求个平安符,也当作给周娴散心践行。
冯氏觉得这主意不错,告诉了廖氏,次日一行人就往昭华寺去。
到了寺里上过香,周娴突然单独把琇莹拉到一边,然后神秘兮兮去指向一个拐角。
琇莹正奇怪,就见沈君笑修长的身影从拐角处显了出来。
她心中又惊又喜,不太敢相信的看向周娴。
周娴笑着说:“你帮我了那么多,那天沈大人还特意跟着夫君来迎亲,就当还你个人情吧。我离京了,就帮不上忙了。”
周娴也听说周振不让见沈君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