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刚亮,夜青华主仆俩与柳璇儿打了一声招呼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青山村。
南晋的冬天跟前世南方的冬天差不多,十一月初的冬天寒风瑟瑟,路上的行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袄出行了,农家地里的庄稼也只剩下耐冻的萝卜白菜。
忙碌了一年的农户们此时也都空闲了下来,三两个妇人聚在屋子里唠嗑编织绣花,她们都很好奇柳璇儿的大棚种植能不能成功?
之前也有些不安分的村民想要偷偷进大棚里看上一眼,刚走到田地附近就被守卫的士兵们拦下了,这也就越发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柳璇儿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用完早膳后,就骑马去了田地边,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长势极好的蔬菜,舒心的笑了。
之前对这大棚种植没多大信心的长工们,看着他们在冬天亲手种出来的蔬菜,也开心的笑了。
这一日,柳璇儿视察完田地里的事情刚回到青山村,就遇到从田地里拔萝卜回来的刘大嘴。她笑盈盈的打招呼道:“大嘴婶。”
刘大嘴一看到她,立即兴奋了起来,大声道:“璇儿丫头,可算是见到你人了,村里人正有事找你呢。”
柳璇儿停下脚步,疑惑道:“什么事啊?”
刘大嘴说道:“这不我们各家各户的红薯土豆都挖完了,你之前不是要收购吗?什么时候开始啊?”
柳璇儿想了一下,说道:“后日吧,麻烦大嘴婶跟大家伙说一下。”
“哎,好咧。”刘大嘴乐呵呵道。
柳璇儿回到家以后,跟吴长庚说了一下此事,这些体力活可都需要姑父帮她忙才能搞得定。
红薯土豆收购事宜花了两三日的时间,不仅青山村本村的收购了,连隔壁几个村子村民送过来的红薯土豆,柳璇儿也全部按同样的价格收购了。
红薯收上来了,她就准备开始做红薯粉。前世的时候,外公家每到年底都会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红薯粉,虽然制作手法有些耗时繁琐,可做出来的红薯粉却比机械做的味道要好很多。
正文 第221章:好消息
柳璇儿很早就准备好了做红薯粉的工具,花了好几日的时间跟姑姑一起将红薯洗干净后用石磨碾碎。为了将红薯体内的淀粉水分挤出,她们俩用双手使劲揉捏挤压,然后将沉淀好的淀粉块放在阳光下暴晒,等完全晒干以后就开始做粉条了。
等这前提工作做好以后,她将家里的人都叫过来帮忙,吩咐三婶将晒干的薯粉放到开水锅里煮熟成粘稠的糊状,再用干净的竹棍不停的搅匀。
在另一口沸水锅上架了一个铁制的漏斗,让姑父将煮熟凝结的薯粉放到漏斗上用力挤压成粉丝。
粉丝一出来就扔到沸水锅里煮熟,姑姑负责在锅旁搅动沸水,让粉丝不与锅粘连在一起,并且帮着将煮好的粉丝送到旁边的凉水缸里。
而柳璇儿则负责将在冷水缸里冷却好的粉丝捞起来,用竹棍串好放在凉水里来回摆动,让挤压粘连在一起的粉丝根根理顺。最后她将挂满粉丝的竹棍交给祖父,让他将竹棍架在晾杆上晾晒。
一大家子忙碌了一整天,看着院子里晾晒好的一排排红薯粉,都露出了一个疲惫的笑容。
柳大山捶了捶有些酸痛的后腰,好奇道:“璇儿,这东西要晾晒几天才可以吃啊?”
柳璇儿微笑道:“三四天吧。”
“嗯,制作这东西看着简单,却很耗力气,我这把老骨头干了一天都腰酸背痛了。”柳大山笑道。
柳璇儿红唇轻启道:“嗯,大家今天辛苦了。今天我们做了一百多斤红薯粉,够自己家吃了,其他的红薯土豆到时候请人来做,全部供应到酒楼里去。”
柳大山点头道:“好,等过几天晾晒好了,我们自己家先煮着尝一尝味道吧。”
柳璇儿轻笑道:“保证味道好吃,这些红薯粉可是可以用来做很多种菜色的,也可以用来做早膳,像面条一样煮着吃。”
听她这么说,大家都有些期待了起来。红薯这东西产量高,每家每户都会种植一些,这可是饥荒年间应急的好食物。只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做成这种形式来吃,也没人知道它还可以当做菜吃,所以大家心里都还有些疑惑。
第二天,秦伯回来告知她道:“璇儿姑娘,昨日官差来报荆水河常化镇这一段河道已全部疏通,之前玄清买下的作坊基地可以开始动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