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璇儿点头道:“嗯,那边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
当天晚上,柳东林把大家都叫去了他家里吃饭,算是给王氏践行。他杀了一只鸡,一只鸭,还去镇上买了不少肉菜回来,贺氏则在厨房里忙活,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膳。
他们刚刚吃完晚膳收拾好桌子,隔壁的李郎中和李婶子,李小羽过来了。李婶子手里拿着一个包袱,进屋后交给王氏,说道:“翠兰,昨日听玉华说你要离开这里去菲儿那了。哎,我们做邻居十几年,虽然以前也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过些不愉快,可总归是没有大矛盾,可如今你这里的家散了,心也凉了,离开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也好。时间仓促,我们也没准备什么好东西,这点吃食你就拿着路上吃吧。”
王氏也没推拒她的一番好意,感动道:“谢谢嫂子。”
贺氏给他们端来茶,招呼道:“大家别站着,都快坐吧,坐下说。”
坐下后,李郎中询问道:“明日什么时候走啊?”
柳璇儿回道:“明日天亮后,我们搭乘送鱼去荆宁州的货船。”
“璇儿,是送你租的大通湖里养的鱼吗?”李郎中挑眉问道。
柳璇儿应道:“是的,大通湖里的鱼也卖得差不多了,这是送去荆宁州的最后一船货了。”
“都卖了?”李婶子惊讶道,有些可惜道:“哎哟,婶子本还想去你那买几条过年吃呢,这一湖的鱼竟然这么快就全卖了,这也太快了吧。”
“噗呲”,柳璇儿笑了,解释道:“婶子,湖里的鱼不可能一次性卖干净的,还有些小些的留着明年再卖。我给村里每家每户留了两条大鱼的,还有些个头小些的,大概两三斤重的还有很多,您要的话我到时候多弄点回来。”
李婶子笑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婶子就不跟你客气了。以往冬天的鱼卖得很贵,而且还很难买到,今年过年我们可托你的福能吃上好菜了。”
柳文娟想起前两年在阳郡的生活,感慨道:“是啊,如今我们都是托她的福吃上了好菜,过上了好日子。那时候我刚嫁去阳郡的时候,家里的生活也还不错,日子比在老柳家好过,隔三差五能吃上块肉,后来公公去世后,我们一家四口有时连野菜都吃不上,在我们快揭不开锅时,是璇儿来带我们回青山村,这才过上了好日子。以前我们是十天半个月都吃不上一个鸡蛋,可如今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一个鸡蛋了,这才两年就如此大的差别了,若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呢。”
李婶子笑道:“没错。我家大丫头菊兰嫁在岐山坳许家,家里田地比我们多些,那时候村里人个个羡慕她嫁的好。可如今啊,她前几天回家直羡慕我们一年下来比他们家赚得钱还多了。”
柳文娟调侃道:“嫂子,现在谁不羡慕你啊?闺女嫁得好,两个儿子也出息,你们婆媳两关系也融洽,如今又添了个大胖孙子,村里就数你最有福气了。”
“哈哈,文娟这话说的,你不用说嫂子了,村里人也都羡慕你呢。”李婶子开怀大笑道。
柳东林从内室里提了个酒壶出来,拿了几个酒杯倒满酒,憨笑道:“来,明富哥,小羽,长庚,东辉,我们再喝两杯,这可是璇儿月初从京城带回来的好酒,我还收着一直舍不得喝呢。”
吴长庚闻了闻酒香,笑道:“东林,你的还没开喝,我的已经喝完了,又找璇儿要了一壶了。”
李郎中笑道:“璇儿送了一壶给小羽,我们爷三每天喝半杯,昨天也喝完了。这个酒真的够带劲,比竹叶青的味道烈多了,冬天喝上一口身子都暖和了。”
正文 第360章:送王氏离开
柳璇儿给他们介绍道:“这酒是来自北琉国,是用高粱酿制的,他们那冬天太冷了,百姓必须喝烈酒才能抵抗得住寒冷。它还不是北琉国最烈的酒,因为酒的味道特别醇厚幽香,这才特别招南晋人喜欢。”
李郎中好奇问道:“璇儿,那这个酒卖多少钱一斤啊?”
柳璇儿回道:“京城里卖五两银子一斤,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了。”
李郎中:“……”他们喝的哪是酒啊,喝的完全是银子嘛。
柳璇儿不喜欢喝这种酒,她就爱喝葡萄酒,微笑道:“我那还有十来斤,小羽哥哥等下再去拿一壶来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