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儿臣不可能看着你去死,儿臣一定想办法救你,母后,儿臣已经是孤家寡人,母后可千万别放弃儿臣,儿臣,做不到…”承德帝低下头,不去看自家母亲那绝望的脸庞。
不可否认他宠爱太子胜过其他人,但这义无反顾的宠爱在太子有些造反时,已经磨灭了宠爱,此时对于太子,承德帝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因为很早之前的认定,所以不想放弃!
其他的孩子,后宫女眷,哪一个不因为他对太子的偏疼偏信心生不满?
说到底,高高在上、天下至尊的他,只是一个孤家寡人。
唯一叫他心软的也就是太后,这个从小护着他披荆斩棘的女人。
“母后,儿臣做不到,儿臣…不能没有母后…”想到什么,承德帝失声痛哭,完全没有往日君王的形象,此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即将失去母亲的孩子。
太后睁开眼睛,眼中的绝望散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不舍、怜惜。
安抚再三求死的太后,承德帝一身冷气回到御书房,沉静良久,召来贴身侍从:“三里镇如何?段家小儿可有话传来?朕那些平日里歌功颂德、避重就轻,一遇到事就藏头缩尾的文武大臣又说了什么不曾?”
内侍暗暗抹汗,所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身体日暮西山的君主,谁也不知道喜怒无常的他下一刻会不会大动杀气,来一个血洗!
想来太后那宫殿清洗了一次又一次,人手换了一批又一批,内侍就忍不住心尖颤抖。
到底是精挑细选来服侍天下君王的,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可能胜任?心里惶恐不已,面上恭敬道:“皇上,段公子半月前才离的京,最快也不过刚到两三日,此前不曾传过消息。朝堂文武百官倒是言词激烈,皇上久不上朝,以丞相为首过半大臣,提出太子暂代朝政,几个封地王爷直言反对,并且闹到皇室宗亲,说要问一问祖宗,残疾断臂之人如何看顾大成万里河山…”
承德帝不是庸碌之人,哪怕内侍说得再委婉小意,他还是第一时间抓住重点:一是太子忍不住了,太后的卒中风更叫他不愿意忍。二是其他皇子王爷忍不住了,断臂太子是皇室的屈辱,也是他们的希望。
唇角勾起冷漠的笑容,看得内侍脊背发寒,恨不得转身遁走,却听承德帝道:“安平王如何?”
内侍忙道:“安平王一如往昔,留在府中教养儿孙,尚有闲暇时茶楼听着、诗宴上吟诗作对…”
“朕问的是朝堂之上。”
“安平王从不掺和,谁问他都是一副以皇上为重的态度,久而久之,皇子王爷疏离,文武大臣仅有表面恭敬,暗地里排挤。”内侍直言不讳,看着承德帝逐渐展开的笑容,他突然对这位安平王刮目相看了。
生在皇家,不争不抢就是死,安平王不争不抢却也活着,依赖的不就是从前在皇上身边留下的温情?皇子王爷看不上他,却也不敢对付他。
果然出身皇家,没有一个简单的。
顿了顿,内侍小心补充道:“安平王每隔三日必然孤身一人入十皇子府。”
点到即止,没有皇上的要求,他不敢详细说明白。
【未完待续】
第411章 不死传说1
沉默了良久,承德帝突然笑了:“这才是安平王,被朕远送三里镇为一方小官不卑不、不喜不怒…”
内侍闭着嘴,不敢搭话。
“他还惦记着十皇子…”承德帝幽幽一叹:“到底是同胞兄弟,比不得其他人冷心冷血,如此,朕便成全他又如何?”
亲自动手写了一张圣旨,连同一杯酒,很快被人送到安平王府。
“果然,啊黎料事如神。”安平王看着那杯清纯酒水,眼底一阵冰冷悲哀。
“皇上不可能放出一个祸头子,没有直接刺死已经是最大的恩典,王爷还不满足?”发生的事太多,阿尧迅速成长起来,第一件事是掌握整个尚书府,再来才是扩张自己的势力。
安平王看着阿尧,笑道:“阿尧所言不假,父皇心中,除了太子,其他人都是畜生!”这才会轻易判定生死,判定去留。
“王爷慎言。”
怨恨又如何?不甘又如何?生在皇家,能活着已经是好结局。
安平王如何不知?只不过透心凉,牢骚一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