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娥一听,难掩心中喜色,笑着说道:“那铺子我就直接交给你了。”
杨小娥心里大大松了口气,三妹愿意接受这份情谊,那以后对自个绝对忠诚不说,她在建设村失去的脸面也会慢慢捡回。
杨小娥和三妹坐下来一番商议,决定明天就上县城熟悉环境,以后上下班规定在早上八点和晚上五点,铺面有床,不回来也可以。
杨小英听了后,心想着可不能关门太早了,晚上吃过饭后有很多人出门遛弯散步呢,指不定能多卖几双。
而杨小娥这边呢,想的却是铺面开了,光靠赵金芳和自个的四只手是供应不了货的,要弄一台毛衣编织机才行,毛衣搭配着毛鞋卖,毛手套,毛围脖,毛袜子,这些在二十几年后都火的物品,意味着没有转型的困扰。
可是要上哪里弄毛衣编织机呢?是个难题。
姐妹俩商议好之后,杨小英抓着二姐的手,“二姐,谢谢你。”
杨小娥看向三妹,“你休学已经三四个月了,先挣钱,等来年开春了,你想回学校读书就回,余下的学费我出,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成。”
“嗯。”杨小英感动地点点头,差一点眼泪又要流出来了。
“走吧,我们出去吧,时间不早了,早些做饭吃了我好回去织几双毛鞋。”杨小娥说。
杨小英点头,“好。”
两个人从屋子出来。
杨小梅抱着娃娃在院子哄睡,见两个妹妹和颜悦色的样子,瘪了瘪嘴,心里很不服气。
姐妹俩在厨屋里,一人烧火,一人洗锅做饭,婚礼当天张家财大气粗,送来了大米,鸡鸭鱼肉,这会都拿出来各炒一盘,拢共弄了五个菜。
看着桌子上的菜,杨树根心疼啊,每个菜多搁点盐巴,这一桌子菜都老杨家吃一个礼拜了。
“小军,快吃,爷,你爷吃,多吃点。”杨小娥夹菜给小弟,夹菜给爷。
杨小梅瘪了瘪嘴,心里正怨呢,二妹夹了一筷子瘦肉放她碗里,“大姐,你带着娃,多吃点肉奶水足。”
杨小英没待二姐给自个夹菜,先夹了一筷子给二姐。
一家人气氛倒是融洽地吃完了晚饭,杨小英去收拾桌子洗碗筷,杨小娥去爹妈那屋收拾小弟衣裳,然后打包。
对于亲孙子要住到张家去,杨树根是举双手赞成了,少了双筷子麽不是,何况张家山珍美味多,最好几天后来就亲孙子个子长高身子长胖。
二孙女领着亲孙子临出门前,杨树根把提来的一袋瓜子和一袋白糖放到二孙女手上,眸底的不舍尽显,嘴上却说:“第一次你回娘家麽,要是空着手走,村里人见着了会笑话了,咱老杨家再穷,也不能给他们落下话柄,这些你拿回去。”
杨小梅在边上,阴阳怪气的说:“爷,这些都是二妹拿来孝敬杨家的,你要是让二妹拿回,那些村里人指不定会笑话老杨家怕张家呢。”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家人很维护
杨树根一听,想想也有点道理,二孙女提过来的东西,不收,那些人指不定认为老杨家怕张家呢。
可是都留着,也会落下话柄,说什么老杨家穷,送啥都收,没有礼节。
杨树根心里一番思考,决定二孙女提着白糖回去给张家,反正他牙齿疼,吃不了糖,亲孙子又不在家,搁家里便宜两个孙女了。
杨小娥倒觉得没必要拿走,但这是礼节,所以没有多犹豫,和家人道了别,左手牵着小弟,右手提着用渔网装的一袋白糖出门了。
路上遇到那些下地干活归家的村人,村人愤愤打招呼。
“小娥,回家啦。”
“小娥,手上提的是回礼吧。”
“哟,看着像白糖呢,多金贵的,你爷可真舍得呀。”
“……”
杨小军好像听懂了在夸爷和杨家,走路也昂头挺胸的,惹得杨小娥掩嘴偷笑。
回到家的时候,张红军正从后院抱一捆柴火回来,杨小娥见状赶紧松开小弟的手,把白糖搁在一旁,快速上去帮,“爹,我来就行。”
张红军没作假的松开手,还不忘问杨家的情况。
“爹,都挺好的。只是我回来的时候,我小弟舍不得我,想跟过来住个两天。”
“没事,住就住吧,家里有个娃娃,省得振江老跑出去家都不回。”说着,张红军看到大儿领着杨小军玩汽车,一副大哥哥的模样,他难得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