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农村媳_作者:宇宇(782)

2018-08-12 宇宇 年代文

  八成是,不然,女婿干嘛讲出这番话呢?

  黄金丽紧张心情过去,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嘴上难得露出了笑容,诶哟,真是的,早晓得女婿一点都不嫌弃,这几天她都不操心寻送养的事了!

  老杨家这边,吃过晚饭,杨小娥寻思着要回县城出租房,可去办公室找邓建军时,发现他盯着账本看,眉头皱着,习惯性地把右手放在下巴来回摩挲,思考难题的样子,于是悄悄退出来,罢了,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今晚就在这边睡吧。

  二姐喊了几次洗手准备回县城,这会听说不回了,杨小军高兴坏了,蹲地上继续捏泥巴玩,不到上床时间不愿洗手。

  这两天都忙赶货,吃过晚饭员工们返回工作室继续加班,老万收拾碗筷,说是家里老母亲病了,就提早回了。

  杨小娥洗澡完毕,拿毛巾擦拭头发返回房屋,抽屉里有老倌托战友从市区带回来的吹风机,这会找出来将插头插入插孔里,将半湿的发吹干。

  吹风机再搁回原位时,忽然发现抽屉里的笔记本有被人动过的痕迹,因她记得,去县城前一天晚上,她收拾东西时把梳子搁在笔记本上,但现在梳子是被笔记本压着的。

  房屋是有单独钥匙锁着的,会有哪个进来?

  莫非,第三只手?

  杨小娥秀眉微微皱起,蹲下身,拉开抽屉最底下的一层,翻了翻,果然,搁在里边的一百块钱没了。

  看来真是第三只手进来过,杨小娥俏脸顿时变得严肃,走到窗前发现窗户是紧闭着的,没有翻窗户入户的痕迹,这就奇怪了,第三只手是从哪里钻进来的?

  邓建军拿着记账本子步伐匆匆走来,杨小娥搁窗户看到,瞧样子是来找自己的,她关上窗户,正好邓建军搁房屋门敲门,声音焦急,“嫂子,有事找。”

  “进来。”

  “方便吗?要不我在院里等你。”

  一个大男人进一个婆娘房屋,大晚上的,虽说杨家这会已没啥人,但是被工作室加班的婶子们看到了也不好,那么多人,保不准哪个八卦的出去传点啥。

  “成。”杨小娥应了声,建设村一到晚上气温下降,这会凉风吹过穿单薄点牙齿都会打架,那些老年人一到天黑家里火盆炭火没灭过。

  杨小娥走到衣柜边,拉开一角拿件老倌留在家里的军大衣披肩膀上,心细的发现衣柜里的衣裳好像少了。

  眯起了眼睛仔细地瞧,真少了,两件外套,米色系长褂毛衫和纯色毛开衫。

  这两件衣裳自打入春后就没穿过,不可能拿出来搁到哪里,唯有一个可能,第三只手顺手带了。

  这小偷是智障吗,顺手带走衣裳,建设村虽说三百多户人家,可穿毛衫的几乎没啥人,毕竟村里人对穿着这一块还不太讲究,照样是五十六年代的深色系的确良和宽大裤子装扮。

  就不怕哪天穿在路上被认出来吗?

  不过杨小娥没心思细想,批好军大衣,给扣子扣住,走到门边推开便出去。

  邓建军坐在院子的石头椅子,看她走过来,起身把手中记账本子递过去,俊脸严肃,“你看,这有问题。”

  杨小娥接过来细瞧,八月份进九千二十元整的毛线,按照以往的生产量,得七千三百件左右,可这账本上记载毛衣制品量为五千六十件,差不多少了一半。

  杨小娥看一眼邓建军,问,“你确定这账单毛衣记错?”

  “肯定的啊。”邓建军郑重点头。

  杨小娥低头,又把账本上记载数目看了一遍,九百二十元毛线,生产出毛衣制品为七千三百件,没错,按照以前的生产记录正是。

  少生产,唯有一种可能性,杨小娥把记账本合上,抬头对上邓建军,道:“走,上工作室。”

  “好。”邓建军应着,手里拿着手电筒,这会拧亮了照在杨小娥面前的路。

  两人到了工作室,加班的婶子们收拾收拾下班了,看到两个老板都停下来笑着告别。

  等员工都走了后,小毛在整理今天制出来的毛衣成品,装进一个黑色大塑料袋里,再拿一个大编织袋套着。

  杨小娥看了一下,生产线是分批生产,大概十个人制一种毛衣款式,这会每个款式分别拿一件,再拿尺子,粉笔,朝办公室走。

  邓建军望着杨小娥,有点搞不懂她在弄啥子鬼。

  杨小娥不急不慢地把六个款式的毛衣展开再桌子上,道:“这一个礼拜都生产这六种款式吧?”接着抬头看向邓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