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夫人恨不得让所有奎县的人都知道,她要去京城和状元郎的孙子团聚了,那动静就闹大有点大,一时左邻右舍都出来看。
只是不同于以往的艳羡,这会儿却是带着几分探究的眼神。
其中住在沈家左边的那一户姓苗,家里也是奎县上有名的富户,开着银楼不说,更是有几百亩的良田。
苗家小儿子小时候还和沈辅林玩过,因着玩闹不慎,把沈辅林推到地上,让他磕破了膝盖,流了不少血。
沈老夫人是护短的,怎么能忍?上门找苗家讨要公道,苗家也自知理亏,赔钱看医,都是没有怨言,极为痛快,可是沈老夫人不依不饶,那之后还到处传言苗家小儿子小小年纪却是心思歹毒之辈,差点打死了自己的孙子。
沈老夫人说的有声有色,又因为沈家是这附近少见的读书门第,叫旁人都高看一眼,许多人听信了传言,当然也有那半信半疑的,但这种事,总还是安全起见,就算是没有,还是小心为好,都叮咛家里的孩子,不要跟苗家的小儿子玩。
那苗老夫人知道后,气的病了半年,之后就咽气了。
两家人,几乎成了仇家。
苗夫人走了过来,目光带着挑衅,道,“呦,这是搬到京城去呀?”
沈老夫人极为得意,道,“正是,谁叫我有个状元郎的孙子呢。”
苗夫人气结,却还是不急不缓,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说道,“沈老夫人,你恐怕不知道吧?就是被你家赶出去的那个姜秀娘,皇帝给她御赐婚事,要嫁给当朝首辅大人呢。”
“你说什么?”沈老夫人简直不敢置信!
苗夫人这下乐坏了,道,“原来您不知道呀,哎,热闹了,以后您和姜秀娘在京城俩见了面,这是要如何称呼?”
第51章
这一消息对于沈家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沈老夫人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要不是一旁沈老爷扶着,说不定就直接跌坐在地上了,她道,“她一个村姑,如何能嫁给首辅?不对…… 肯定是做妾而已。”沈老夫人好像终于找到了安慰自己的借口,喃喃自语道。
苗夫人看着沈老夫人这般模样,心中极为痛快,想着他们沈家也有今天,道,“圣主御赐的婚事,老夫人觉得是做妾?”
“这怎么可能?”
苗夫人见沈老夫人一脸菜色,只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一回,“是不是真的,老夫人上了京不就确认了?不过老夫人,您下次见到姜秀娘可是要客客气气的,别在耍脾气,不然得罪了首辅夫人,那可没好果子吃,毕竟您孙儿不还在首辅大人下面做事?”
等着苗夫人走后,沈老夫人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骂道,“没有见识的妇人,什么叫我孙儿在首辅大人下面做事,就算首辅不也是跟我孙儿一般都是为圣主办差事的?呵呵”虽然这般说,勉强找回了面子,但心里终究是担忧的,连夜收拾了行礼,就上了路,迫切的想要见到沈辅林,亲口问一问这件事。
姜秀娘自是不知这件事,虽然喜服由礼部所出,姜秀娘却还是要做被面,买了上好的杭绸,是最喜庆的真红色,她就一针一线的在上面绣花。
要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汪羡康了,这会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喊着娘了,每天一大早醒来就要先做功课,汪老太爷学问不浅,由他来教汪羡康,自是不比先生差,后来双生子也来凑热闹,汪老太爷想起姜家族学里那个老态龙钟的先生,颇有些怜惜,索性就三个孩子一起教了。
一大早,三个孩子就要先写一百个大字,做完当日的功课,这才能去玩,汪羡康这孩子聪慧卓越,总是第一个完成的,那字写的又快又好,背诵更是一目十行,记忆力出众,把双生子羡慕的不行,要是以前的汪羡康肯定要鄙视双生子太愚笨。
但是如今的汪羡康却是渐渐放下了戾气,身体的康复加上姜家人关爱,整个人都变得柔软了起来,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子,恢复了天真,他安慰双生子道,“我娘说,是因为我爱吃芹菜,这才学的快。”
双生子已经知道姜秀娘以后要嫁给汪右林的,虽然知道应该是成亲之后喊娘,但是也知道汪羡康多喜欢姜秀娘,也就听之任之了。
姜东旋道,“傻蛋,那是姑姑想让你多吃。”
汪羡康虽然健壮了许多,但是比起普通的孩子,比如双生子还是有差距的,饭量总是上不去,而且极其挑食,比如他喜欢喝红豆汤,就会一直喝,饭也不好好吃,姜秀娘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费了不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