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箫姨娘和徐氏虽然没有把说透,却都心知肚明彼此的作为。
如今看老夫人开始怀疑徐氏,她就害怕起来,徐氏暴露了她也不会安然,自然是帮着徐氏抵消沈老夫人的疑惑,道,“老夫人,那首辅夫人想来也是气的狠了,根本就口不择言,咱家里坐管的夫子都说小少爷是个读书的料子,那就是随咱们大人,怎么就不是大人的种呢?”
沈老夫人自负高傲,最喜欢听这些,觉得箫姨娘这话说的很对,根本就是姜秀娘嫉妒!这才打消了念头。
汪右林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知道姜秀娘被沈老夫人侮辱,面上阴晴不定的,显然的气的狠了,一旁的金纬轲想着,这沈辅林恐怕是要遭殃了。
过了几天,姜秀娘就给孩子们打包好行礼,带着汪羡康一同启程要回姜家村,这是汪右林每年最讨厌的时候。
姜秀娘因为要看顾姜家村的药地,每年都要回去,当然也是想念娘家人了,想要回去看看。
汪右林心疼姜秀娘和父母分隔两地,自然不会拦着,只是姜秀娘走后,偌大的府就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就是个饭也不香,要不是京城的事情走不开他真就想陪着一起同去了。
汪羡康正要出门读书,正好也是去北地,自然是一同启程。
汪右林嘱咐了许久,这才依依不舍的把人送走,只不过那马车行驶了一会儿又跑了回来,汪静株露出一颗脑袋来,还有汪羡则的,两个人对着汪右林说道,“爹,我们会想你的。”
汪右林失笑,摇了摇头。
等着姜秀娘走后,汪右林失魂了好几天,最后干脆也不回府了,就在宫里忙着,等着有空就去跟皇帝聊聊朝中的事情,又或者指点下朱韫的功课,朱韫因着在汪府里住着不少日子,对汪右林也十分的亲近。
朱韫知道姜秀娘等人去了姜家村,十分的羡慕,道,“汪大人,以前母亲也带着我去过姜家村,那边有个北望河,是泉水,喝起来很甜。”
那之后就显得闷闷不乐的,皇帝知道后就说道,“过阵子,天气也热了,正好出去避暑,要不咱们去一趟姜家村?”
皇帝早就想带着德清郡主和儿子出去转转,如今正是找到了理由。
姜秀娘自然不知道这些,虽然每年都回来,但是每一次都会发现不同了,以前的沙地都变成绿油油药田,人还没过来就能闻到药材的味道。
因着姜家村的药丸大为出名,附近许多农人也纷纷跟着种植,如今整个奎县大半的人都在种药为生。
姜秀枕早就得了消息,一早就来村口接人,等着看到马车,高兴的骑马追了过来,汪静姝伸出脑袋来,对着姜秀枕道,“大舅!我好想你呀!”
汪静姝这一辈,也就她这么一个女儿,不知道多让人稀罕,姜秀枕给喊的心都软了,上前把汪静姝抱了出来,让她坐在自己前面,大笑着道,“舅舅带你骑马。”
等着到了姜家,姜秀娘带着孩子们下了马车,就看到姜老夫人,姜纯丰夫妻,还有汪老太爷,许多亲人都在院子里等着她。
虽然嫁出去多年了,但是每次回到姜家村,姜秀娘都觉得心中十分的欢喜,这里就是她的根。
领着三个孩子,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的给姜老夫人和姜纯丰夫妻磕头,“娘,女儿回来了。”
这还是汪羡则第一次到姜家村,之前他年岁小,姜秀娘不舍的他吃苦,就留在了汪府里。
姜老夫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那目光最后定格在汪羡则身上,道,“这是羡则?”
汪羡则早就从姐姐嘴里听过好几次曾外祖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心里格外的亲近,跳到姜老太太的身边,撒娇喊道,“曾外祖母!”
“哎!”姜老太太见汪羡则虽然还小,但是体格要比同龄的还要健壮,又眉目灵动的,看起来虽然淘气,但却是十分机敏的孩子。
老人家就喜欢长的壮实的孩子,高兴的捧着汪羡则红扑扑的脸蛋亲了一口,然后拿了个红包给他。
汪羡则道,“多谢曾祖母!”
“哎呦,真是机灵!”姜老夫人就抱着汪羡则舍不得放开,汪静姝跑了过来,拽着姜老太太的胳膊,道,“曾祖母,您是不是不喜欢静姝了?”
姜老太太满目的慈爱,另一只手搂着汪静姝,柔声说道,“曾祖母怎么会不喜欢我们静姝,你可是祖母的心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