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屋去好好反醒自个,”刘氏摆手,看上去真的累着了。
褚肆离开翠恫阁,刘氏就撑住额头,跌坐在交椅上。
“夫人,即便相爷心里有这么个人,可这人已经没了。而少夫人还在,相爷不是说了,心里也有少夫人吗?您又何必与相爷这般怄气,只要少夫人在,相爷这心就不会往外跳。”
宋嬷嬷连忙劝慰着刘氏。
刘氏一听,觉得有些理。
却隐约觉得不似这么简单,问:“宋嬷嬷,以往阿肆对锦意如此冷淡,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对锦意有了关注?”
八年没有瞧上的人,八年后突然间就瞧上了?
“这……奴婢也不记得太清。”
刘氏一席话将宋嬷嬷后面的劝话给堵了回去。
正如刘氏所言,两人的发展实在有些古怪。
见刘氏如此纠结没发生过的事,宋嬷嬷赶忙又道:“少夫人如今怀了相爷的骨肉,相爷对那人又仅是偷偷放在心底不曾表露,人死无过,夫人,此事就打住吧。免得您和相爷心生嫌隙,得不偿失。”
“确是如此,”刘氏一叹:“是我太鲁莽了。”
原来这事可以当着没发生过,褚肆和舒锦意已水到渠成,何必再横生枝节。
刘氏心里一想就懊恼方才的冲动。
……
这日,褚肆正给舒锦意准备吃食,皇帝一纸密召突然送进府内。
褚肆暗中入宫觐见。
跪在殿前,褚肆接了皇帝递下的密折子翻看。
须臾放下沉默不言。
“褚爱卿,依你之见该如何?”
“皇上,北夷与我们乾国本就水火不溶,鉴于皇上之前对北夷的……”
“你是在指责朕的胆小怕事?朕为何要与他们讲和,褚爱卿难道没揣测出点什么吗?”皇帝眉眼一寒,鹰潭般深黑的眼冷然盯着下首的褚肆。
上位者的威严扩散迫来。
褚肆道:“北夷此次突然又对我乾国发难,其中必然有什么蹊跷之处。”
“褚爱卿的意思是说他们内乱不稳,有人趁机在龙安关边境横插一脚吗?”皇帝自然知道北夷皇室如今正乱着,谁也没有心思去管龙安关的事。
因此,他才焦急将褚肆召进宫来商议。
“正是此意。”
“龙安关虽有前墨家军镇守,领首人物失了,容易生乱,此次必须得有人前去镇压。”
皇帝慢声开口的同时正拿黑眸盯着褚肆的反应,等着他提议人选。
褚肆也不藏掖着:“皇上,微臣的提议依旧不变。”
让江朔与太子前往龙安关。
皇帝看着褚肆沉吟半晌道:“太子是未来储君,前往边关不合适。”
褚肆道:“正因为太子是未来储君,臣才有此提议。”
“朕会酌情。”
“边关事宜,微臣暂且下去做充足准备,待皇上下了令,微臣再转交前往边关之人手中。”
说罢,褚肆一作揖离开。
皇帝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久久没动。
李公公从帘子后走出来:“龙安关来人已经出城了,只留下最后一人。”
皇帝眸色深暗,抬手一压:“让墨缄的人从边关撤散,分入其他军营,没有朕意不得另有安排,若有违令者,斩。”
“是。”
李公公领命离开。
那天墨缄的人突然出现在皇宫内,将褚暨前后的罪证都呈到了皇帝的面前。
之后又是褚肆亲自将人拿下,再送上另一份罪证。
褚暨的死,必然。
三日后。
龙安关传来消息,北夷大军压境。
墨家军被拆散分布出去,龙安关墨家军不齐全,成为了真正的散军。
至此后,恐怕再无墨家军队了。
舒锦意收到消息时,正是一个雨夜里,透心的凉袭入骨。
“阿缄,这或许是对墨家军最好的保护。”
褚肆劝慰她。
舒锦意捏着手里的书信,默不作声的丢入火炉内。
“我知道。”
“你真能看开?”褚肆有些担心。
“这是皇命,你我无可更改,正如你所说,散了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舒锦意浅浅一笑道:“褚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