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想到了什么,村长脸上浮现出忧色,他将罗大河拉到了墙角,凑到罗大河耳边,轻声说道:“大河啊~今天我总感觉有些不妥啊!”
听到这话,罗大河皱起了眉头,神色变得有些凝重,“村长你这话是啥意思?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村长低声回道:“隔壁村今天出海的人也遇上了寇贼,听说人数不少,他们远远看到便躲开了。”
“你说这有一阵子没见寇贼了,他们怎么又出现了?不会是要闹出大事吧!”村长的语气愈发担忧。
罗大河神情一凛,想了片刻,他有些迟疑的说道:“应该不会吧,现在关口的驻兵那么多,他们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才是。”
“那可说不准,贺将军没了,寇贼兴许长了胆也说不定。哎~这些个贼人没人性,要是真的闹起来,只怕又要血流成河了!”
村长的话让罗大河担忧不已,村长年纪老迈,活久见多,他会感觉不妥,必然有他的理由。
再说,就算是村长想多了,此事也不得不防,若是因为一时疏忽大意出了事,届时必定后悔莫及。
罗大河沉默了片刻,垂下提着包裹的手,道:“村长,我今日不进城了,咱们把村里的劳力聚集起来,今天要打起精神守在村里。”
村长拘偻着背,赞同的点点头,“哎~有你在我就安心多了,只是小河那里无人照顾,会不会不好啊?”
罗大河是村里顶梁柱,有他在事情就好办多了,只是想到罗小河在城里无人照顾,村长心里又觉得对不住他们兄弟俩。
“神医和李大夫都是心善之人,他们定然不会不管小河的,等这事过了,我再去求神医和李大夫原谅。”罗大河坚定的说道。
……
城西关口
于亦景和齐昶安坐在营帐之中,品茶闲谈,如同多年旧友。
他们相谈甚欢,直到晚饭之时,齐昶还未离开,于亦景便顺势留他一同吃晚饭。
兴之所至,齐昶提议喝些酒,一向不在营地喝酒的于亦景竟然应下了。
两人豪饮许久,直到夜幕降临,齐昶才醉醺醺的离开了于亦景的营帐。
齐昶走后,于亦景掏出袖中吸满酒的棉包丢在一旁,将他麾下的参将叫进营帐。
“怎么样了?”于亦景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名参将姓肖,与肖卫一样是肖镇人。
听到于亦景问话,肖参将回道:“回将军,已经准备妥当,按将军号令,设伏两道。关口五里海域一道,岸上一道。只要寇贼一出现,便可围攻绞杀!”
“很好,今夜事关重大,切莫掉以轻心!”于亦景眯着双眸,目光锐利非常。
他拿起桌上的热茶一饮而尽,随后走到盔甲架旁,取下架子上的轻甲,往自己身上套,“这一次,本将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听到这话,肖参将眼中迸发出耀目的光芒…
终于要大干一场了,这些年渤襄王下令只守不攻,真是太他娘的憋屈了!
此次于将军将寇贼引到门口,虽说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法子将寇贼引来的,但这种守法,肖参将表示,他很喜欢!
随后,肖参将又想到了什么,遂有些担忧的出声问道:“附近村庄的渔民今日遇上了好几拨寇贼,已经过来通报了,按将军的吩咐,没有重视只是安慰了几句便打发他们回去了,他们此刻必定胆战心惊。”
------题外话------
终于买到车票了,马上回家了,吼吼吼…
第441章 不满
军中兵士大多出身平民之家,肖参将也是如此,他会担心村民心中不安理所当然。
于亦景勾了勾唇角,“村民如临大敌,寇贼才不会有所防备,放心,寇贼的手伸不到村子里。”
他之所以下令佯装不重视村民的通报,就是为了麻痹寇贼的神经,若是寇贼出现,村民们毫无反应,必定会引起寇贼的疑心。
村民们用一夜的彷徨换取许久的安宁,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肖参将听言,赞同的点了点头。
于亦景穿好轻甲,握住竖在盔甲架旁的长戟,摩挲了片刻,道:“这件事不能让齐昶提前得知消息,我们要速战速决,今夜天亮之前解决所有寇贼。”
齐昶如今是城西关口的领军之人,按理说这样的事他必须参与。只是于亦景信不过此人,再说宁薇让他抢下城西关口的兵权,此刻虽不是抢下兵权的好时机,却是让齐昶这个领军之人名存实亡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