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亦景一边腹议宁薇,一边回到于府。
“将军。”
刚落座,肖参领大步走进,他一脸严肃,行过礼便神情犹豫的站在原处。
于亦景闻到了他身上的酒味,又见他如此模样,立即心生疑惑,“发生何事?快说,不许做任何隐瞒。”
“将军,属下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只是不太确定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
肖参领眉头拧成一团,见于亦景眼神催促的看着他,他咬牙切齿的说出了自己听来的消息。
肖参领有个远房亲戚是渤襄城牢房的狱卒,方才他与那人喝酒,那人喝高了,无意中向肖参领透露了一件密事。这件密事,事关上次于亦景虏获的寇贼大将。
先前寇贼用锦云威胁于亦景打开城西关口。没曾想,于亦景得知了锦云已经安全了,遂将计就计,算计了寇贼一把。
那次,石礁岛派出两名大将,这两名大将与于亦景对阵,落得个一死一俘的下场。
大战结束后,渤襄王命于亦景将这两名大将押回了渤襄城处置。于亦景接到命令后,便将两人押回了渤襄城,交给了渤襄王。
今日于亦景之所以回城,便是为了亲自观看寇贼大将斩首。
斩首的时间定在明日正午。
寇贼侵犯渤海多年,百姓深受其害,将寇贼大将斩首无疑是件大快人心之事。可肖参领得来的消息却让于亦景大为震惊。
据肖参领的远房亲戚所说,活着的那名寇贼大将早已被人掉包,如今被关在牢里等待行刑的,只不过是一个寻常死囚。
那个死囚与寇贼大将身形相似,被人灌了哑药,将寇贼大将替换了下来。
肖参领的远房亲戚每日给死囚送饭,对死囚颇为熟悉,是以他无意中察觉了其中猫腻。
然,他就算发现了其中有鬼,亦不敢告诉旁人,他知道这样的事若是被他揭发出来,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是以他纵然心中苦闷,亦将此事埋在心底,每日照常上工,不曾多言半句。
肖参领未从军之前是个极为贪杯之人,他与那名远房亲戚在这一点上颇为投契。
他此次要在城中逗留两天,是以一直惦记着要喝上一杯,遂找上远房亲戚。
岂料,几杯烈酒下肚,竟然听到了如此震惊的消息。
事关重大,肖参领将远房亲戚灌醉之后,便快速赶到于府向于亦景禀报。
‘呯~’
听完肖参领的话,于亦景胸口不断的起伏,他怒气冲天却无处发泄,遂一掌拍在桌上,桌上的杯盏飞下桌面,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渤襄城中鲜少有百姓犯罪,遂小偷小摸极少,一旦有人犯罪,其罪必定不小。是以渤襄城中只有一间大牢,这间大牢里关押着的全是重刑犯。
最重要的是,这间大牢是直接掌握在渤襄王手中的。牢里能做主之人皆是渤襄王的心腹!
这说明了什么?于亦景几乎不敢深想。
看着于亦景表情的变化,清楚他定然是疑心渤襄王了。
寇贼与渤海之间的战争持续了许多年,其中的牺牲不计其数,若是连渤襄王与寇贼之间都有不可告人的联系,这实在令人心寒无比。
没有哪个守卫渤海的兵士,能够接受自己有一个这样的主帅!
肖参领担心于亦景多想,斟酌了片刻,轻声宽慰道:“将军,说不定是牢房里出了内奸。”
他这话不无道理,就算渤襄大牢之中做主的人都是渤襄王的心腹,也不能断定其中就一定没有叛变之人。
于亦景深吸了几口气,放缓了呼吸,他没有提及渤襄王,而是出声问道:“是何时开始发现不妥的?”
他想知道寇贼大将是何时被掉包的,还想知道有没有可能再次抓住此人。
不对,这一次他要就地斩杀此人才是!
肖参领此时酒劲上头,头脑有些不清晰,他摇了摇头,回想了片刻才回道:“两日之前,此刻应该早就没影了。”
“未必,”于亦景眸色渐暗,他否定了肖参领的说法,想到了什么,他低下头,继而低声说道:“上次与我对阵,他伤得不轻,且进城之前,挑断了他的脚筋,说不定他此刻还在渤襄城中!”
“这是为何?”肖参领不解的出声问道。
于亦景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为何?因为渤襄城中有神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