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考。”田大花说,“就是时间很短,一个月后就考试了,你明天就请假在家复习。我跟你小姑姑都商量好了,从明天起,我帮她带小刘豫,她饭也别做了,叫安亮和刘晋、刘豫爷儿仨都到我们家吃,她专工帮你们复习。”
“你,桃子,还有明东。”
明东还在农村插队,今年还打算报名参军呢,没想到等来了这个好机会。
田大花说:“你二婶已经给明东拍电报,叫他请探亲假赶紧回来,你小姑姑现在不是也要上班吗,她跟学校商量,把课都调到上午上,下午和晚上一起教你们。”
“这样好。三个人一起复习更有干劲儿。”平安看看桃子,笑着说:“桃子,听见没?我们一起考大学。可真没想到,我都二十四了,插队,当兵,现在都工作了,要是我再考上大学,人生经历可就真没啥遗憾了。”
“嗯,我跟你一块儿考。”薛新桃垂下眼睛,苦笑着说:“明致,我对你有信心,你肯定能考上。不过你对我可别抱太大希望,我不是说丧气话,我的基础,比你差太多了。”
她跟平安同为老三届,66届初中,大运动停课,其实统共在学校里呆了一年,实际上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基础,更何况,她先是插队,然后回城进厂,一晃那么多年,早就忘了课本长什么样了。
应该说,老三届的初中生,情况都跟她差不多,耽误的一代人。
而平安虽然跟她一样,可大运动开始的前两年,平安一直跟田大花和福妞生活在老家村子。
乡村生活悠闲,在田大花和福妞的督促下,平安每天读书,学习,练字,习武,时间一点都没荒废,功课都没有丢下,福妞这个大学老师一对一教他,继续学完了初中课程,就接着学高中的。
田大花怀三娃回城后,怕他跟着那些革命小将上街胡闹,又把他拘管在家里,他就继续这样读书练字习武,所以初高中的课程他学得挺好,还写得一手好字。
“桃子,咱们尽力而为,谁也不能保证考上。” 平安说:“不管怎样,全家支持我们呢,先复习迎考再说。”
第121章 机遇
明东很快从插队的西部农村赶来, 加入了这个特有的“三人学习小组”。
他跟平安一样,基础还可以, 也在乡下老家住了有不到一年时间, 初中的课程基本没丢下, 高中的课程学了一部分。
三个人当中, 平安的基础最好,并且他插队的几年因为没有消遣, 福妞就经常给他寄书,读了大量有用的书。
后来到了部队,部队也会组织文化学习,他当时基础打得好, 后来也没怎么丢下。尤其文科科目,语文, 历史, 地理,可以说比高中恢复后那些整天闹革命的应届毕业生还要扎实些, 稍加复习就好,数学基础也不错。
福妞就重点给平安复习政治和外语。
基础最弱的大概就是桃子,她的家庭和所处环境, 根本没有其他学习机会,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底子, 在短短一个月内去学高中课程,她自己其实根本没有信心,不是丧气, 人贵有自知之明。
桃子之所以决定参加高考,一来是让自己去奋斗一下,不留遗憾,再一个重要原因,她自己心里所想的,主要是陪平安一起复习迎考,她也参加了,平安就能更加安心,不用考虑其他的,可以平心静气地复习迎考了。
三人学习小组师资力量雄厚,首都名校毕业的福妞,大学老师,亲自督促教学。
短短一个月时间,三个年轻人都很用功,拼了。
一家人的生活重心全都放在三个“考生”身上,调皮捣蛋的三狗子这段时间都不在家里闹腾,怕打扰了哥哥们学习。就连石头也一再叮咛嘱咐,还专门寄了蜂蜜和干海货之类的营养品来,说给平安他们补补身体。
一个月后,寒冬中的一次特殊的高考,三个年轻人走进考场。
考生们私下差不多都知道,这次高考,人数多到你不敢想象,570万,录取比例恐怕要达到30:1,专科本科加起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几,非常激烈的竞争。
考场就在他们曾经就读的中学,三个年轻人决定步行去,走走路散散步也能轻松一下,福妞和安亮都考上大学的,最有经验,所以决定他们俩去送考。
田大花没去陪考,她送他们出了院门,看着几个孩子神色并不紧张,就笑笑说:“赶紧去吧,等你们回来给你们包肉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