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之内。
纪如玥和纪铮晨照例吃完了早饭,段清璇和纪老爷子坐在一旁。家中的下人要走的,都发了例银让他们走了。
京都贴了告示,迁都洛川。
纪铮晨看着门外阴沉的朝景,轻轻问道,“二姐,你说小妹现在在哪里?”
纪如玥面上还有柔和的笑意,纪家不搬。沈佩夏愿意留在她身边,不去洛川。她心中感觉无憾。
“她留信说去大夏游玩了,应该很好。”
一个背着小包袱的十一二岁的小厮,为了尽快跑出城,从几人的堂外跑过。一不小心就摔了跟头。
纪铮晨连忙过去将他扶起。
小厮有些怯弱地看了看纪铮晨,小心翼翼地问道:“三少爷,你们不走么?”
“不走。”纪铮晨笑着回道。他拍拍小厮身上的雪,说道:“你快些去吧,去洛川要有一日一夜的路呢。”
小厮低着头行了行礼,快速转身跑出卫国公府。
纪铮晨抬头看着明明清晨,却依旧昏沉的天空。
纪如寻丢掉了马车中的木箱木塌,只剩个空壳子,快马加鞭赶往青城。
在日落黄昏时。
马车立在青城城郊的一座山上,大雪纷纷中,她看不清青城的模样。
路途中,她悄悄绕过渭城中齐王的军队。暗风一路上跟随纪铮云八万大军的足迹,终于追上了在山林之后扎寨的军队。
因不敢引起齐王军队的注意,此地离青城稍远。八万将士也不敢生火取暖,已经吃冷干粮喝生水度了一日多。
纪铮云消瘦了许多,脸颊上有了细碎的伤痕,盔甲也未清洗。他的目光一直看向黄昏下的青城。
虽是看不真切,却仿佛能感受到那座城的孤独与颓败。纪如寻坐在纪铮云身边,“一定会胜的。”
暗风为二人拿来大氅。二人就这么坐在山头上一夜,没有人再开口说话。
第二日时,有探子前来禀报,说齐王军队正在整顿,似要出发。
纪铮云听完,沉默良久。才对一旁的纪如寻开口道:“我等不了了,再来一战。爹怕就撑不住了。”
他一直没收到李歌的消息,不敢轻举妄动。一双利目死死盯着青城。
“他一定会来的。”纪如寻说道,紧紧握着手中的鬼门斩。
“报!”一个矮瘦的男子从山崖那边跑来,跪在二人面前。“将军!京都来人了!”
纪如寻和纪铮云都十分急切道:“是援军么?”
男子想了想,年轻的脸上也都是疑惑,“不是,只有两千来人。”
为何?谁会带着两千人赶来青城?
纪如寻拿起剑就离开,“大哥,我去看看。”
纪铮云叫住她,纪如寻对他说道:“大哥,若是今日青城危急,你就领兵增援,我信李歌一定领来援兵。”
说完,纪如寻就往男子说的两千来人处走去。
宋池坐在轿中,他伸手撩开车帘。他看得见前方的青城南门,仍留有兵卒把守,却是些老弱病残。
这两千来人都是宋家的,护卫,江湖客,愿意跟随宋家的兵卒。
宋池摸着手边的匕首,眼中全是恨意。高仪殊,只要他出了城随他回京都。他就在这处,一点点割下他的肉来。
城门的兵卒见了京都方向的兵士,都很是兴奋地吼道:“京都来援兵了!”
一个因缺了胳膊守城门的百夫长,立马向宋池跑来。
下属背起宋池,将他放在一张可以抬起的躺椅上。
百夫长跪在宋池面前,一脸兴奋:“宋将军,可是京都来援军了?”
宋池扯出一抹笑意,“正是,五皇子传书京都。京都怎么可能不来人,我行动不便,你让五皇子来此处见我。”
百夫长有些诧异宋池到了城门也不进去,但也没有多想什么。立刻跑入青城内禀报此事。
高仪殊守在城门一夜,一夜未曾合眼。他听闻京都中来了增援,也没有多想就立即上马赶去南门城外。身边只带了三个亲信兵。
“殿下,援兵为何不进城?会不会是齐王的阴谋?”雪刃一脸疑惑。齐王造反以来,李歌就将他放了回去。
高仪殊抿唇,“不会。领援军的人是宋池。”
城中已无百姓。一路策马奔去,不过一柱香时间他就到了南门。
宋池坐在躺椅上,一身绫罗绸缎。身旁有人为他撑开蓬伞,避开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