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_作者:传山(239)

  大家对好房子是羡慕,也知道兵子家里是拉了外债的,借了老丈人家的钱,自家兄弟家也借了不少。这么好的房子是要倾家荡产的。

  因为外债,嫉妒的人很少。

  连续两个月,房子已经盖好,房子里面的家具很简单,都是结婚时的简单家具,添置了一个衣柜,还有一个大桌子,最让人艳羡的是主屋四间屋子的窗户,全是玻璃,不是新玻璃,都是一些老窗户里面下出来的玻璃,还有一扇窗户的新玻璃,这是找孙大虎弄来的。

  厢房的窗户都是蒙的窗户纸,暂且吧,红梅不急,她想好了以后每年都换一间房子的窗户,宋洪兵家的房子是红梅夫妻俩自己设计的,窗户很大,房间里面明亮干净,宋父和宋母看着这样的屋子就喜欢,儿子儿媳还给他们留了一间房间,坐北朝南,主屋的东屋,他们当然高兴。

  宽宽的屋檐,不管到那间屋子都不用淋雨,后面也有一条走廊连接老房子,虽然是土砖屋,但是趁盖房子的机会加固,还有屋顶也换了瓦片,后面是杂物房,分开放东西,院墙是厚厚的土砖围起来的,把前后全部圈了起来,高度也够高,外边是看不到里面的,除非院门打开才能看到里面。

  院门结实,是红梅拿出来两扇实木木门,原色,刷上桐油,光亮光亮的,很不错。

  “梅子,你不用下田,堂哥他们也来帮忙,有我们就够了,这几天你要弄些野鸡野兔就行,到了夏天,别的肉也放不住。”

  “知道了,趁天气好,我还打算一起下田的。”

  “你就算了吧,一个人能割多少,太厉害不行的,以后村里农忙你会累死的。”

  “也是,我才不要累死。”

  还没有搬家,红梅还是有后世的观念,先晾晾,特别是这个刚好是夏天,刚好晾晾湿气,新盖的房子都有湿气,四间主屋地上都铺了石子和青石板,能最大幅度的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孟红梅是不会放过机会的。

  这些东西和大青石一起准备的。

  最近村里最大的新闻就是新改造的水田大丰收,压弯的稻穗颗颗饱满,不用猜想,也知道他们两大家今年是大丰收。

  羡慕,绝对羡慕,当初要是跟着一起改水田,也许就能和他们一样丰收,一亩的产量最低也有四五百斤。

  孟宋两家割稻谷的时候,很多人都过来拿两根稻穗在手里掂巴掂巴几下。

  “有福大哥,你们家今年可是丰收了,颗颗饱满。”

  宋父站起身来看了田埂上的几人,笑眯眯的说:“运气好,今年风调雨顺,给咱们这些人一口饭吃,我看了今年的收成都不错,也不只是我家。稻谷本来比小麦的产量高,看着确实还不错。。”

  “嗯,今年是风调雨顺的。收成也比往年好。”

  送走几人,宋家人无奈,这几天都是这样,每天都像看西洋景一样,来很多人看,幸好村里和外边别的村都隔着山谷,要不别的村肯定很多人都来看。

  很多分田地时摸到水田的人还想着等宋孟两家收完粮食,找他们买点或换点种子,明年也种他们种的种子,种子肯定不错。

  十天全部收割完,孟红梅每天除了做饭还负责晒捣稻谷,带大宝,这孩子最近黏人的很,每天都黏着妈妈,看着妈妈晒谷子,还帮着看着,看见鸟啊,鸡啊过来,拿着妈妈给他做的小竹竿哒哒的跑过去赶鸟赶鸡,小竹竿上还有布条绑着。

  家里的三头猪也是蹭蹭的涨肉,比别家的都喂的好,每天宋洪兵把猪栏清理干净,家里现在打了一口井,比较深,有百来米,他每天节省挑水的时间就打扫清理猪栏和鸡圈,家里就两头羊,每天也是宋洪兵管的,早上牵出去,找一个青草比较多的地方,绳索长一点,到了中午再移一次,下午再牵回来。

  稻谷晒干到入仓也就六个太阳,最后彻底忙完,稻谷全部入仓。家里忙了小半月,这段时间先是帮堂哥家里收割小麦,后来又是自家收割稻谷,相隔也没有多久,都是很累的。

  过一天要借牛把田再耕耕,还要种一茬水稻,今年收成好,天气也不错,还能种一茬晚稻,希望能有收成。

  这次育秧苗也是宋洪兵自己抽空育的,不过两家的哥哥弟弟都跟过来学,帮助他一起育苗。

  农忙真的忙,休息几天,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不过这次孟家和宋家的至亲早就在收麦子时就改家里的地为水田按照宋洪兵他们之前的春种时的步骤做,秧苗他们也有让宋洪兵帮着一起育,这次是育在几块田里的,苗是够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