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_作者:传山(252)

  “好。”几个小家伙答应倍爽快,宋洪兵背着包裹和爹娘说话:“爹,娘,大哥,二哥,都进屋吧,有给你们买的礼物。”

  “兵子,你出去就知道乱花钱,买啥礼物。”

  宋洪青都不好意思接礼物,上次弟妹的亲生父母回去后给梅子寄回来几大包裹东西,还有自家的礼物,之前没有分到礼物的这次他们都准备了,都是好东西。

  “不算乱花钱,走,进屋说话。”

  宋父和宋母走在前面,后面是几个娃娃,再就是三兄弟。

  大伙儿来到堂屋坐着,孟红梅交代一声,又去厨房准备饭菜,看来爹娘和小妹肯定是要在这边吃的,两个哥哥就不留饭,孟红梅不想搞成习惯,没事从不留父母以外的人吃饭,小妹和娘家弟弟除外,他们都跟着爹娘,要留肯定是一起留。

  孟红梅手拿着锅铲对着大喜喊:“大喜,你去跟姑姑说一声,别做饭了,让她把做好的端到这儿来。”

  “是,三婶。”

  大喜听三婶吩咐,快速朝自家跑去。

  到家后直奔主屋的小厨房,“小姑,三婶让你不要再做了,把做好的菜端过去吃。”

  宋佳琪心里一喜,赶紧答应一声:“知道了,你回去告诉你三婶,就说我知道了。”

  “好的。”

  大喜就是个传声筒,传完话,又往回跑,自己家也不进去。

  堂屋里面大人小孩都安安静静的听宋洪兵讲燕京的所见所闻,还有自家的新房子里面是怎么改的。

  几个孩子认真的听,对城市概念又深了许多,也多了一份向往。

  宋洪兵喝了一口热茶,继续说道:“爹,娘,年后春忙以后我和梅子要带着大宝再去一趟燕京,你们二老和小妹也跟着去一趟,顺便看看咱家的房子。在首都看看,再去首都四处逛逛,怎么样?”

  “去首都,行,我和你娘还没有去过呢,带着你妹子也看看。”宋父对首都还是心向往之的,一个华夏人对自己国家的首都都是有向往的。

  大喜羡慕的看着爷爷奶奶,很懂事的没有提起要跟着一起去,眼神里的渴望却骗不了人,宋洪兵看着侄子那样,也想趁父母去的机会,干脆带他们去看看,父母也不是每年都去,以后他们再想去也不容易,三个侄子只是渴望着,却很有分寸没有说也要去。

  大宝是个小人精,才三岁多一点,就看出来大喜哥他们几个的渴望的神情,他挤啊挤的,从爸爸的里侧挤到爷爷奶奶身边,抱着爷爷的大胳膊摇:“爷爷,奶奶,大宝想邀请大喜哥,二喜哥还有大麦哥一起去燕京的家里玩。”

  这一个月多一点,他已经知道爸爸干什么去了,是去燕京修房子去了,是自家在燕京的另外一个家,但是妈妈一再告诫自己,他们一家人的根都在太平村。永远都是在太平村。

  宋父也见到大孙子渴望的样子,也心动过,可是小儿子没说,孙子们也没说,他也不好提起这件事,他也不会在燕京常住,也不会经常去燕京,光是小儿子一家三口去,肯定带不了这么些孩子,自己明年去也能帮着一起照顾,是个机会,宋父抱起小孙子在自己腿上坐好,“行啊,爷爷答应了,带你哥哥们去。”

  大喜三个八岁,五岁,六岁,听到爷爷和弟弟说的这话,高兴的想蹦,可是看着小叔的眼神,不敢蹦,宋洪兵也说了一句,“爹,娘,带着这几个小家伙你们会很累的。”

  “累啥,一辈子能去一次不容易,都带着,我看你明天到孟家去的时候邀请你老丈人三人也去,不能偏心,我们都是老家伙能去的机会不多,可能一次,也可能就那么几次,说不定到时他家的大熊和小米也要去。”

  第95章 五十年代农家生活(7)

  果然到孟家一提这事, 大熊和小米也是要去的, 孟新民开始不答应去, 还是宋洪兵自家爹娘带着侄子们也去, 他才答应带着大熊和小米去燕京一趟。

  太平村的人已经慢慢接受了公私合营, 孟红梅每天都在家里做家务活, 最近家里要卖两头猪,自家留一头过年。

  一早宋洪兵就拉自己爹娘到后面的猪栏里面看,“爹,娘,看看, 这猪长得多好, 我想卖两头留一头。”

  “要留一头, 给燕京寄点过去, 人家又送来些东西, 不管啥时候肉都是好东西,到时多寄点腊肉去, 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