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_作者:传山(259)

  其实粮仓里面已经有一半粮食晒干入仓,只要他不查粮仓,就没事。

  穿白衬衣的男人,一身衣服都是旧旧的,但是齐整,看着是个讲究人,他微皱眉头,心中暗思:要是情况是真的,可就不好办了。今年的上交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他就是负责一大队和二大队的上交问题,他刚才也去二大队看过,情况比一大队还要差,看样子完成上交真的很困难。

  停好车子朝水田走去,看看田里的情况,希望没有骗自己。

  招来一个在附近路过的孩子,“狗蛋,快去找兵叔叔,就说乡里有人来暗访,查粮食产量,你要比刚才骑车的人先到,知道不。”

  “婶子,知道的,看我的吧!”

  狗蛋一阵风似得飞奔水田那边去,狗蛋他们一群孩子都在收割后的水田捡落下的稻穗,每个孩子不是小背篓,就是小篮子,水田收割前就已经不再灌水,田里干干的,就是三岁的孩子也可以跟在后面捡稻穗。

  孩子们热的小脸蛋都通红,还是一起捡稻穗,大喜二喜大麦,大熊小米大宝结成统一战线,随时都在一起,几个大孩子都护着小米和大宝,时不时的照看着。

  大喜看着弟弟大宝的脸蛋热的通红,心疼的说,“大宝,你和小米去休息,天太热了。”

  “大喜哥,我不去,还没有捡完这块田的,等会儿我们一起休息。”

  “你呀听话,天太热,你还是和小米去休息。”

  大喜愁啊,爹娘,爷奶跟他千叮铃万嘱咐好好照看弟弟大宝,千万不能出事,心累。

  狗蛋风一样的奔跑过来,气还没有喘匀,就对着宋洪兵说:“兵叔,婶子让我告诉你,说乡里来干部暗访我们队里的粮食产量。”

  “行,叔知道啦!你回去时候慢慢走,别跑。”

  宋洪兵立即和周围的男人们说,让大家不要被来人套出实话。

  最后暗访的男人,啥也没有查到,还热的要死,心里又着急,回去就中暑,倒床不起。

  几天以后粮食全部收完入库,忙碌暂且过去,男人们还有的忙,耕田,去乡里交粮食。

  一早天不亮,外面就有了响动,孟红梅起床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和隔壁房间里面的儿子,都已经起床,走出门,看到父子俩,一个在劈柴火,一个练功。

  她也洗漱好,到厨房做早饭,厨房里面小泥炉已经在煮稀饭,炒一个空心菜梗子,一碟碎青椒炒豆豉,就是早饭。

  家里现在就养了一只鸡,只有宋洪兵一个人的户口,只能养一只鸡,猪也没有养,不是不想养,是这样的干旱年养猪扎眼。

  家里倒是安静,除了人就是一只鸡,大宝很喜欢这只鸡,没事还和它说说话,催促它快点下单,有时候孟红梅听见了,都觉得很好笑,不过这样才有孩子的童趣。

  “梅子,我等会儿和叔他们进城交公粮,可能回来的比较晚。”

  “我给你带点吃的,中午肯定会饿的。”

  “行,把上次藏的黑馍馍给我带三个就够了。”

  “行啊。”

  孟红梅有一次做了很多黑馍馍,里面还包着野菜,做了很多,放在储物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公众场合,带黑馍馍最合适,一家人体质差不多,到了夏天会自动瘦。还劳作,晒的黑黑的,又瘦又黑,谁也不会怀疑他家吃的太好。

  队里的粮食一牛车一牛车的运到谷口,再卸车架子慢慢的搬出去,最后又套上车架上去到乡里,很麻烦,每年都是这样,大家也不习惯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外人的炸开山谷,扩出一条路来。

  乡里也曾经建议过,可是被村里否决,借口是万一伤着人怎么办,万一山谷被□□炸的全瘫在这儿怎么办,谁负责,只要有人敢牵书面协定愿意负责,他们就同意。

  谁敢负责,没有人敢负责,牵扯的是人命,谁敢,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乡里的干部想,又不是我们长期生活在里面,不愿弄就不弄呗!

  站在粮店外边排队,一个个队的开始交,天气很热,一大队的人,守在牛车边上也不敢走,公粮已经交了一茬,上次收小麦的时候就交了一部分,乡里一直都是有水田的队里只要种了稻谷就一定要交稻谷,比例还很高,上面恨不得稻谷全部上交。知道不可能 ,比例提高。

  粮店前面全是穿着旧背心的大老爷们,一个个的光着膀子,在一起打屁,很多村里交完粮脸上也不见喜色,还要补交,主要是粮店给他们评定的等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