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_作者:传山(304)

  后面的事,侯洪兵不再管,孟红梅还奖励了这群孩子们,准备请这群孩子们到她的私家菜馆吃了一顿大餐。做了好事就得表扬,孟红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天十来个孩子穿戴一新,就像往日过年一样隆重,跟在侯玉麒身后,朝红梅小馆走去。

  走了进去才发现,孩子们都发现,里面好精致,院子里面景致不错,有假山有小桥流水,还有花草树木,虽然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花草是否名贵,但是觉得挺好看的。

  屋子里面也是新新的,不像自家那样,破破旧旧的。

  孟红梅亲自做了一桌子菜,有肉有鱼有蔬菜还有果汁。

  最后一道菜是孟红梅亲自端上来的,“小家伙们,这是最后一道菜,阿姨想给你们吃饭之前拍张照片,你们愿意吗?”

  “愿意。”十来个孩子都兴奋的点点头,照相好啊,他们都极少照相。

  桌子上的大鱼大肉正在召唤他们,他们还想早点照完,快点吃饭。

  自己家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好的菜。

  孟红梅很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不希望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被迅速发展的经济,给扭曲。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很多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物质丰盛的时候,忘记填充大脑里面的精神丰盛,孟红梅不想自己的孩子们变成那样的人。

  侯洪兵的生意越做越好,扩大经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古董文物的收集。

  最近在侯洪兵拿下一块地,正式进军房地产,每一层都是100平左右的户型。

  孟红梅的私家菜馆生意赚的也不少,主要是生意太好,食材也是精挑细选,还在另外一个区域也买下一套四合院,开了另外一家私家菜馆,地方更大,不过孟红梅的重心还是在老店,离家近。

  1985年大年三十

  三家聚在红梅小馆一起过年,这些年变化太大,很多单位都出现下岗,还有领一半工资的情况,孟红秀也想再找一份工作,大家都想找孟红梅夫妻俩帮忙,干脆一提仪大家一起过年,首钢效益还不错,可是孟朝阳和孟朝夕还是不愿意在厂里干下去,看见小妹妹夫干的风声水起,心里也痒痒,有些浮躁。

  人多分几桌,才能坐下,孩子们都坐了一桌半,大人们刚坐下,就开始叨叨,直接切入主题,“兵子,你说条路呗?”

  “怎么说路,你们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再从这方面商量,才能创业,不能没有规划的乱来。”

  “那你说说呗,现在有哪些路好走。”

  侯家的,孟家的,林家的,都围在侯洪兵身边,侯洪兵也是很耐心的给他们说说,目前的形势,林中华今年也回家过年,他也希望妻子孟红秀也能出来做些事,这些年委屈她跟着自己住在山里,现在自己也调进军区工作,也能让她再出来做事,不用憋在家里。

  女人们在厨房帮忙,嘴巴也没有闲住,也在一起问一些她们感兴趣的话题。

  孟红秀是妹妹的坚定支持者,林珊珊也知道孟红梅不会藏着掖着,干脆敞开问:“梅子,你说我们要是从厂里出来,干点什么好?”

  “什么都能干,你们如果想安稳上班的,家里的余钱也不要闲着,买两套房子放着,以后也是升值很不错,要是不愿意上班,就可以做些自己擅长的,我姐就可以去南方贩些衣服回来卖,珊珊,还有嫂子弟妹你们都可以,可以贩衣服,贩电子产品,也可以合伙一起,不过账细要分明,这个只是短暂赚快钱的,等你们有了原始资本以后,也可以做长久的生意。”

  “嗯,我们考虑考虑。”

  孟红梅和侯洪兵夫妻俩已经说好,家里的生意坚决不让亲人们插手,不想以后由亲人变成敌人,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而且亲戚太多,不能个个都给他们创业基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先从小成本的生意做起,孟红梅说的方法是赚钱比较快的生意,也是这个时候说的倒爷。

  胡婉秋也想出来赚钱,想想小姑子肯定没有说假话,以前她也是这么发家的。

  大家也明白,都知道孟红梅开店之前,也是跑南方进货回北京卖的。

  年后,大家还在过年走亲戚,侯家,孟家,林家,三家人都是一对对的夫妻下南方,只有孟红秀是一个人,不过两个儿子还没有开学,也跟着一起。

  浩浩荡荡的三大家子,队伍庞大,走之前,孟红梅还对他们说带些山货过去,这些人接着两天快把附近的农村收刮了一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