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昌公主异闻录_作者:照水燃犀(6)

2018-07-31 照水燃犀

  清让简短地说了。王鼎抱拳道,“幸会,幸会。”

  他家离的不远,很快就到了。站在门口的两位老人见到他们一行人,满怀期望地迎了上来。

  ☆、夜叉鬼

  王鼎对他们介绍道,“爹,娘,这位是清让道长,旁边是谢姑娘。——两位,这是家父、家母。”

  谢茵见他们的目光透着奇怪,落在自己身上,忙解释,“我是去寻亲的,中途碰上马贼遭了难。道长心善,可怜我,带着我同行。”

  两位老人听着,看清让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期待,“原来是这样。道长实在是个好人啊。”“本事也一定很大。”絮絮地说了不少夸赞的话。

  清让还是那副淡漠的神气,等他们说完,直截了当地问,“何时去看那位燕娘?”

  王鼎张开口,马上想说现在。但老妪责备地看了他一眼,他只得忍着焦急,改口,“两位奔波了不少路,一定都累了。今天就吃了饭,早些歇下吧。等明日睡饱再劳驾不迟。”带着一众人进去,招呼坐下吃饭。

  席间,两位老人看谢茵长的灵秀,忍不住都给她夹菜,一边问,“姑娘打哪儿来?生的这样清秀。”

  “北边。”

  老妪也不介意谢茵有所保留,笑眯眯道,“北边可是好地方啊。烤的、煮的、炒的,样样都好吃。不比我们这里偏僻,土地贫瘠,种不出好东西,一天天的只能吃面食。”

  谢茵摇着头,“您煮的面很好吃呢,京里的大厨子都未必有这份手艺。”

  老妪听了,喜笑颜开,“真的吗?那你多吃些。”

  老翁看她这样热情,在旁哼道,“那是人家姑娘看得起你,给你脸子,还当真了。”

  王鼎在旁边端着碗,跟着露出了一个笑。

  谢茵看他们一家淳朴和乐,忍不住想起许久未见的父母。离她出京已有一个多月了,离那天的意外也过了十余日。目下,那“噩耗”大概已经传回去了吧?父母一定以为她死了,他们该有多伤心......

  她心里很难受,沉默了下来,低头扒饭。

  老妪看她不知怎么的,突然脸上没了笑,忙夹了一筷子菜,道,“姑娘怎么不吃了?来。”

  谢茵醒了过来,忙说“好好”,把碗凑过去。

  眼角的余光里,她看到那叫清让的道士在自顾自地喝着汤。自始至终,他没有参与身边人的任何一点谈话,仿佛与世俗隔离。

  谢茵的这些难受,到睡前仍未消散,这让她不知不觉又堕入昔日生活的美梦里。

  仿佛还是在深宫中,暮色将晚,她陪着母后坐在榻上,听太子大哥一边烘着手,一边说过几日会正式向蒋家下定。

  她很高兴,连声说好,“大哥终于要成亲了,马上我就能做姑姑了。”

  他们都在笑,忽然,一阵阴风拂了过来。她不由自主地发寒,打起战栗来。面前的一切也都分崩离析。一个手持铁叉的夜叉鬼慢慢代替了父母,出现在她眼前。它手握住铁叉,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地面。

  它每敲一下,都重重的犹如击打在谢茵最深处的心间。她猝然地惊醒,从床上满头大汗地坐起。满屋里扫了一圈,夜色黑沉,并无异样。倒是王家人养的狗,在睡梦中含糊地叫了几声。

  “是梦吧......”谢茵喃喃自语着,怎么会做那样一个梦?

  她躺了下去,再度入睡。神思刚刚安稳,那夜叉鬼居然又出现了!敲着它的铁叉,步声重重地来到她跟前。然后右手举起铁叉,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左臂斩了下来!坐在地上大啖。

  谢茵见它每一口都吃的啧啧有声,不由地胸口作呕。

  那夜叉鬼见了,抬起头,睁着两只铜铃似的大眼睛,问,“你—要—吃—吗—”

  谢茵又是恶心又是害怕,尖叫了起来,再次满头汗水地惊醒。然后跌跌撞撞地穿鞋下床,点燃烛火。

  有了光亮,她不那么害怕了。吁了口气,爬上床,拉上被子。很快,原本还一扇一扇的睫毛停止了抖动,像一只安稳栖息的蝶。

  无风的室内,烛火陡然跳动了几下,随即,一个黑影逼近床上的少女。与此同时,谢茵面前再度出现了那个夜叉鬼。他仍旧举着自己的断臂,问,“吃吗?”

  出乎他意料,这一次,少女一口答应,“怎么不吃?拿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