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我认识的,那就是我不认识的那些将领中的一个或几个?那么,为什么呢?既然不知道原因,我就识图分析了一下事发的过程……
玉儿带这碧玉匣子去了驿馆,肯定有人骗她去的,一路上她都抱着那个匣子,早上我刚把身上几乎所有的首饰和玉儿那对金镯子放进去,这些东西很重,而那个虎符很轻,我把匣子一接到手里就掂量出来了,份量相差这么大,难道玉儿就感觉不到?一路上几个时辰就没想过打开来看看?我揣侧过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匣子里的东西根本就没变,份量一样,玉儿就没有怀疑,也没想过要打开来看;另一种是玉儿马虎,根本没放在心上,糊里糊涂的就送过去了……
但是……如果第一种可能性存在,那会是什么情况呢?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碧玉匣子里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变,玉儿即使路上打开了,也不会产生怀疑,那虎符是玉儿把匣子交给西夏使节,由那个使节偷偷放进去的……”说到这里,苏紫凝有意地停顿了一下,她发现林萧然的脸色发白了,说明他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
“你是说……西夏使节跟某个人串通好……才设下的这个毒计?”林萧然铁青着脸问。
“没错,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是想,如果玉儿在中军大帐发现匣子分量不对,随手打开,以她的个性必然声张,这个计划就失败了,偷虎符的人也就败露了,大帅肯定能查出来是谁偷的,就嫁祸不成玉儿跟我了……
他们考虑的这么周密的计划,怎么会赌玉儿是否打开匣子看呢?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匣子里的东西没有变,玉儿看与不看都无所谓,重点是——只要那西夏使节从玉儿手里拿到首饰匣子,就会趁机换掉里面的东西,然后一口咬定是玉儿亲手给他的,到时候大家是相信一个拼命狡辩的小丫鬟呢?还是相信西夏使节呢?所以这‘嫁祸事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保证玉儿去中军大帐拿首饰匣子,保证西夏使节能从玉儿手里拿到匣子!”
“你说的没错!”林萧然道。
“那么怎么保证玉儿去送匣子呢?要从我嘴里传话给她,然后再派人带她去……所以就有了上午慕容熙来邀请我去买粮,但刚才我也说过,不可能是她,她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这么做……如果是她,她肯定为了避嫌不敢亲自出面,否则就太明显,那么就有结论了:咱们秦州的西北大营里有一个、或几个高级将领,与西夏国使臣串通密谋,来害我这个王妃,目的就是要置我于死地,不管动机是什么……”
“这……没错,你分析的合情合理。”林萧然也认可。
“是想,虎符是什么?是节制三十万大军的将令,有人随随便便就偷出去给了西夏人,那么,这些人在我大宋的西北大营里一定官居要职,才能偷得虎符……还有,他在西夏国一定深受信任,才会获得西夏使节暗中帮助,如果他不仅认识西夏使节,还跟西夏王关系匪浅的话,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王爷,我这么分析,您就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吧?”
“我明白了……我现在终于完全明白了……”林萧然确实明白了。
“那么设想一下,这个敌人既然要置我于死地,就会预测到我们下一步可能实施的计划……我分析给您听:
第一:舍车保帅,我们舍弃玉儿,拿她当替罪羊,但我刚才说了,他们杀了玉儿之后,马上就会来找我,我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到时也难逃一死;
第二:王爷从大牢了抢出我跟玉儿两个,护送我们回京,去找皇上做主……那么,那些人就会趁机挑拨‘大军哗变’,到时候不管大帅意见如何,都节制不了所有的将领,三十万铁骑打着‘勤王’的旗号,兵压长安,直指汴梁,届时皇上即使明知道紫凝和玉儿无辜,也会把我们交出来顶罪,以平民愤,当年‘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就是这么死的,做了替罪羔羊……即使王爷有万夫不当之勇,圣旨之下又能如何?难道真的造反吗?更不要说同室操戈,生灵涂炭,亲痛而仇快……如果那时西夏趁机攻取我大宋,我们就有亡国之祸,一旦亡了国,我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长安汴梁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紫凝也就成了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