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己去后花园见她那一次,本对她没有任何企图,但是见了她之后与其说她被自己魅惑,倒不如说是她的举动魅惑了他,林萧然先是觉得每天为她和‘面首’值夜感到委屈,不想干了,她突然搂住他,吻了他,让他乱了心神,后来他们才在一起的。
第三:他让她放一千盏孔明灯,不年不节的、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怀疑,而且写的那句‘我愿意跟你走’,明显是给什么人传递消息,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看看莫玉瑶的反应,不出我所料,她什么也没问,一口就答应了,跟以前一样无条件地满足他的要求。
第四:放灯的当天,他骗她说让她回房等,会给她个惊喜,然后他就跟陌如玉逃跑了,照理说她不久就能发现,至少会到处找他,但是直到他从黄花地回来,到陌如玉家收拾完东西,离开百花谷,都不见大宅里有任何动静,也没见任何人追出来……这些都很蹊跷……
想到这儿,他的心仿佛闪过亮光,慢慢地理出一些思路来了……心里一松,一阵睡意袭来……夜遇杀手,带着陌如玉狂奔到这里,林萧然觉得真的有些累了,篝火也渐渐息灭了,他有些困乏了,眼皮越来越重,终于抱着刀沉沉地睡去了……
睡梦中,好像又回到了南国王府,回到了童年时代,母亲依然还在,每天晚膳后,都会给自己讲各种典籍上的故事,而自己最喜欢的是《庄公梦蝶》:说的是庄周还是漆园吏时,没事时就在家中空想,一日睡觉中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慌不定之间才发现‘原来我是庄周!’,不过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实在难以分辨……
母亲说:庄子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提出一个警世性的问题——人如何才能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却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的,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同时又都是一种现象、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诉尽了‘人生如梦’的真谛。
那么……现在母亲呢?林萧然在梦中问自己:母亲是活着?还是死了?……或者只是活在梦中……是母亲本人,还是‘蝴蝶’?或者都不是?他在睡梦中挣扎着寻找答案……
依稀梦中又想起年少时,母亲给他讲解《列子·周穆王》的故事:传闻周穆王是个非常爱猎奇的皇帝,当时有个从很远的西方国度来的、会变戏法的人,被称为‘化人’,本领高强,可以跳进大火而毫发无伤,可以跳到空中在云端站立,能随意搬动城市,会‘穿墙之术’……周穆王对他非常钦佩,视为神明、对他言听计从,甚是照顾。一日,那化人请周穆王去他那里游玩,便带着他腾云驾雾,顷刻间到了‘化人’在云端的宫殿,让周穆王大开眼界——富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炫目的景色、丰富悦耳的音乐让他感到震惊和陶醉……心神不定之下,不敢久留,就请化人送他回去,那化人只用手将他轻轻一推,周穆王就从云端掉了下了……
瞬间转醒,发现自己好好地坐在大殿中,问及身边的人,只说大王刚发了一会儿呆,并未离开过……化人解释说只是带他神游一番,无需动用身体,即所谓的‘神游太虚’……看来古人就可以把精神脱离肉体去神游,那么……那么自己在大宅曾经灵魂出窍去神游,也不算稀奇,林萧然这么想……
睡梦中似又想起曾读过的董仲舒所写的《李少君家录》,说的是李少君有长生不死的药方,但家中贫困,无钱买齐药方上的所有药,于是出山到汉朝为官,筹措买药的钱,道成之后便离去了。按汉《禁中起居注》记载,李少君临走时,汉武帝梦见与他一同登嵩山,半路上,有使者持着符节,乘着龙从云端下来,说太乙请少君去。武帝梦醒后就对身边的人说:“少君弃我而去了”,几日后少君称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