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一笔谈_作者:砚丞书(89)

2018-07-29 砚丞书

  她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可谓赤子其人。

  这样好的女孩,却偏偏糟蹋在了他的手里。

  郁桓生把纸张重新卷起来,放回了纸筒里。

  睡梦中,倪绾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床上多了个人,意识还混沌着,眼睛却先睁开了。

  屋子里还是暗的,窗户开了一道缝,清水一样的月光懒洋洋地淌在窗台上。

  倪绾盯着微弱的光线怔了怔,猛一下反应过来,往旁边看过去,果然看见身边躺着郁桓生。

  这是她第一次在半夜里醒过来,并且十分清晰地感觉到他在旁边,以前她熟睡过去,他半夜里回来过又出门,期间她一点知觉也没有。

  倪绾以为他睡着了,不想这时他却开口。

  他问:“怎么醒了?”

  她脑子混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他又说:“是我吵醒你了?”

  倪绾觉得不能再沉默,想也不想就回了句:“是二爷今夜回来的早。”

  话刚说完,她自己都吓了一跳,这话听起来……像埋怨他以往回来得迟……

  就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以前也这个时候回来,早么?”郁桓生说话时隐约的笑意,在黑暗中尤其明显,似乎打着旋钻进了她耳朵里。

  “那是我算错时间了……”倪绾回完这句话,心里更惊的不得了。

  她说这话,不就印证了前面的“埋怨”?她从来没有算过他回来的时间,刚才那话说的,就好像她真的夜夜苦等着他一样。

  其实发现他躺在身边时,她有些紧张,所以刚才说话时思维就被打乱了。

  果然,郁桓生听完,轻轻笑着说:“是我疏忽了,每晚让夫人久等,我很不好意思。”

  这种情况,她承认也不是,否认就更加不是。

  “二爷不必……我并没有……其、其实……”倪绾颇为尴尬,说话语无伦次。

  “我记得你姑姑喊你——”郁桓生忽然开口,奇妙地转了个话题,“喊你绾绾。”

  倪绾想起姑姑,心底一瞬就生出一股复杂的情绪,更多的是想念,她“嗯”一声,以为他接下来还有什么话,没想到他这就安静下来,似乎在培养睡意。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母亲节,没想到陪妈妈出去吃个饭回来就十点了,没办法双更,所以明天双更哦~

  感谢【24412827】感谢【Ctrl+V 】这两位姑娘投雷。

  每天更得这么晚,辛苦等文的孩子们……每晚让姑娘们久等,我很不好意思。

  晚安~

  ☆、第十三章 故人

  郁家祖先在发迹之前,在北方一带也是赫赫有名的富商,虽说中国由古至今一向推行农本商末政策,但郁家家大业大,且根基稳固,在同行里可是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至清末年间,由于清政府腐败,任由列强宰割,割地赔款,主权受损,眼看着清廷威信一落千丈,孙文先生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一手创办的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

  郁老爷子得知消息,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事业。

  郁老爷子一生为国为民,十年如一日地为革命事业奔波,救国信念极其坚定。

  当然了,老少爷的传统观念比较重,思想也较为老派,对郁桓生的教育也是以自己的老派思想为纲领,企图让儿子的思想在自己的熏陶之下得到升华……

  但郁二少爷其人,自主性比较强,从小就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不做那大奸大恶之徒,但也绝不会是那愚忠愚孝之辈。

  爱国之心他有,救国的想法他也有,但有时的行事手段就不大令人苟同。

  第一个不苟同的就是他的老父亲,郁老爷子。

  老爷子一向深仁厚泽,是位彻心彻骨的正人君子,他十分看不惯自己儿子那爱四处拈花惹草到处留情的下流行径,他一气之下跑广州去了,眼不见为净。

  郁桓生娶妻那日他因实在抽不开身,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儿子的婚礼,于是修家书一封,让郁桓生好生善待儿媳妇。

  没想到郁桓生婚礼第二天就撇下自己妻子跑了,消息一传到郁老爷子耳朵里,老脸实在挂不住,气得手里的一把杵杖快把地面戳出一个窟窿。

  郁二少爷虽然有时会犯浑,但在外人面前还是得保持仁矜的君子之风,时不时借用文人笔杆,大力倡导“文明,人权,法制”等先进民主思想,得到了一票青年学生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