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嫡孙(科举)_作者:成白社(82)

2018-07-28 成白社

  谢珝此时的身份还不足以凑进去,索性站在后头看着。

  只是心中却淡淡地想到,果然物件的价值都是由主人的价值决定的,就连一幅普普通通的字,就因为它是当今皇帝亲手写的,就身价百倍,美其名曰“御笔”,被赐的人还要毕恭毕敬地将它供起来,以示感沐皇恩。

  不过话说回来,四年不见太子,谢珝瞧着如今的杨祀,竟然感觉有些陌生,也不知他这四年经历了什么,面上已经没有了当年属于少年的稚气,通身唯见雍容二字,就连嘴角弯起的弧度,都仿佛是设计好的一般。

  谢珝看了一会儿便不再看。

  但今日这番场景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浅淡的影响,至少让他以一种更加认真的态度,去备战即将到来的院试,盛京谢氏的名声,祖父的名声,不可堕于他手。

  =======================

  寿宴结束之后,谢府之中又恢复了以往的气氛,谢珝也开始收心,重新埋首于书房之中。

  除了中间出府过一次,去码头送萧翌回书院。

  他这番苦读的劲头,倒是也影响到了谢琅,唬得熊少年都差点儿住在书房了,整日抱着书碎碎念,连宋先生那边也没少跑,一个劲儿的请教。

  宋先生这些年自从他们堂兄弟俩外出求学,便只在谢府之中负责教几位姑娘们,深感自己的学问得不到施展,如今来了个追着他请教文章的谢琅,便如同打了鸡血,拿出当年考科举的劲头,势要好好教导谢琅。

  ……

  时间过得飞快,就在谢琅与宋先生师生俩奋斗得正起劲的时候,院试的日子已然到了。

  之前已经考过县试和府试这两回了,对于这次院试,谢珝颇有些驾轻就熟的意味,竟也没什么紧张之类的情绪,反倒是谢琅,面上紧绷,坐在马车里都像是已经坐在考场里了一般,腰杆儿挺直,正襟危坐的,谢珝见状不免有些好笑。

  或许是因为院试是秀才试的最后一关,每次都有不少人跌在这一道坎上。

  更是因为此次院试,盛京只打算取六十位生员。

  所以纵使是谢琅这种出身的人,也不能免俗的紧张起来。

  谢珝靠在车壁上看了一会儿,才开口给了谢琅几句安慰:“琅哥儿不必如此紧张,若是能考得上,那自然再好不过,就算考不上,你年纪尚小,机会还多得是,这次就当做是来积累考场经验罢了。”

  事实上,谢珝实在不是一个会安慰人的人,听听他这番话,还没开始考,什么叫万一考不上?

  今天跟出来陪考的是风清,他安静地坐在外头的车辕上,一不留神儿就听见了自家公子安慰二公子这话,脑袋不由自主地有些晕乎,面上表情也裂了一裂,双手悄悄上移,想捂住自己的脸。

  但是!

  谢琅还就真被他大哥这番话给安慰到了!

  也不知道是这话里的那一句戳中了他的心……

  反正风清就听到二少爷开心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大哥说得是啊!之前竟是我想差了!”

  巴拉巴拉……

  这突如其来的操作,使得风清干脆不再犹豫,果断伸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他身旁的车夫还以为他怎么了,不免出声问了句。

  风清:别理我,让我一个人静静。

  ……

  从谢府到贡院距离并不远,又过了一会儿,便到达了。

  院试与县试府试一样,开考时间与题型也相差无几,只不过是主考官的身份有些变化,从上次那位官威甚重的韩稹韩大人,变成了这次的学政白慎行,白大人。

  学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儿,是由朝廷委派去各省主持院试的官员,并且还负责监督各处学官和生员们,一般由出身翰林院的官员担任。

  在这位姓白的主考官带着几位属下主持开考时,谢珝抬眸瞧了一眼。

  这位一看就同那位韩大人不是一个类型的,面貌温和,气质儒雅,看似十分平易近人。

  若是谢珝没有记错的话,这位白大人,似乎也是出自广陵书院,正是上一任山长的学生。

  但此时想这个也并没有什么用,认真答卷才是最主要的。

  前两场仍是帖经与墨义,最后一场却在策论与诗赋中加入了经义。

  这些题的难度比之县试府试,自是增大了许多,但是谢珝还尚能应对,只是在最后一场加入经义之后,题量便骤然大了起来,答卷的时间也相对来说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