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才勉强挨了下来。
这样平静过去几日,突然城外传来消息,惊闻倭寇从海上来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淞州离海岸不远,只怕也受祸及!
于是城门紧闭,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好在倭寇不日而退,淞州人松了口气,生活这才渐渐恢复。
程廉趁机上书一道,要调军入淞州驻防,又上奏万岁,恳请筑城。很快得允之后,巡抚大人立即下令,募捐集资,划界制图。
不过这一回,还不是程廉全权做主,皇上有命,特下派一位特使,监督指正。
而这位特使不是别人,正是秋子固当年伺候过的主子,徐公公。
那么除了秋子固,还能有谁,更适合接待这位当年的故人呢?
只可惜,翻遍了整个淞州城,也没能找出这位秋大厨来。
这下可算要了程大人的亲命了
正文 第257章问题就出在这个可是上!
若不是秋子固,能不能接下徐公公?
答案是肯定的,淞州城里能人不少,再说就算秋子固不在,不也有闵大?闵大虽说学不到十成,可多少年下来,八成的功力也该有了。
可是。
问题就出在这个可是上。
徐公公此来是奉了上谕,监督指正的。
这事可大可小,弄得好,也就是个名义上的监工,江南风光好,公公吃吃玩玩,到时间回京就行。
可若是弄得不好,人家来真的,那就为难了。
因此如何哄得徐公公开心,便成了巡抚程大人此时最大一块心病,而秋子固,则成了唯一可解此难题的人。
因在人心里,提起姓秋的,没有不知道他当年风光的,而能让他如此风光的,不正是将要到来的徐公公?
只有他,当年在徐府春风得意,顺风顺水地呆过几年,徐公公喜好如何,不只是吃喝上,平时起居坐卧,心里都该有本明帐,有他在,一应接待的事宜,便会顺遂得多。
只可惜,这个人好像是从空气里消失了一样,再寻不出来。
城里找不到,程廉也托了毗邻兄弟城镇官吏来找,一样无影无踪。
这一日,正到了徐公公离京的日子,预计一个月左右到达淞州,程廉心里的怒火,终于绷不住了。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程府正堂里,满满跪了一地,各位巡抚属下如院里秋风中的落叶,瑟瑟发抖。
“限三天之内,若再寻不出姓秋的来,尔等顶上乌纱,也不必再戴了!”
程夫人不出声地在屏风后头听着,嘴角挂着冷笑,等外头人散了,转出来哼了一声:“老爷为官多年,多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如今也糊涂起来了?”
程廉不耐烦地挥了挥衣袖:“妇道人家,知道什么?这事你少管!”
程夫人自管自坐了下来,接过业妈妈递上的茶,呷了一口:“我不管?不管看你怎么办!秋子固他是个人不是神!难道就这么凭空消失了不成?就算死了,也该有人见着尸体才是!”
程廉愈发恼火:“你当我不知么?我就再不济事,这点子道理还是知道的,你别在这里坐着烦人,下去下去!”
程夫人脸笼冰霜:“这里是程府,我来不得么?!”
硬邦邦地回了一句。
程氏夫妇的关系,在这几天中一泄千里,原因无他,因乍进香回来后,程夫人如实向老爷禀报了高僧对珍娘下的断言,程老爷不高兴,是显而易见的。
本来水患已消,皇上派自己来要做的大事已完成大半,程廉准备过几个月就要迎娶珍娘的,没想到夫人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说齐姑娘不宜早婚,不然克夫!
“连下人在内,十几个人都听得清楚明白,老爷若要硬来,将来毁了仕途,可别抱怨!”程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虽是珍娘顺口胡绉的一句话,可经她这么一描述,倒是十足十成真了。
程廉憋了一肚子火,无话可回,因此索性不见夫人,怕看见就烦。
没想到今日夫人自己跑上门来了,又正在烦燥的时候,还冷言冷语地亏着自己,程廉终于发作了:
“这里是外书房!是老爷我处理公事的地方!你算什么东西!敢在这里粗声大气?!”
程夫人将身子一挺:“老爷处理不来,少不得我替老爷分担着!”
程廉冷笑连连:“就凭你?要不要老爷我把头上官帽也让给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