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梦萦_作者:飞飞粒粒闯天涯(158)

  春色里,花香氤氲,胤禵闻着她发际淡淡清香,突然间,觉得心满意足。

  翌日,拂晓时分,大学士、各部院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副都统等俱列殿内,人人神色惶恐,交头接耳,喧哗阵阵。

  “照王大人的意思自然是不打咯?”

  “不错!”

  “可猪狗尚知要斗,何况为人?”

  “唉陈大人你们儒者,说话必称尧舜,做事却要学那猪狗,真是可怜,可叹!”

  “你!”

  皇帝眼眸中绽出冷冽光芒,“朕是让众卿群策群力,共商大计的。”殿内悚然静默下来。

  “阿克丹,朕命就自你起一一禀说吧。”皇帝隐有倦意。

  “是,臣遵旨。”一颧骨高瘦长者出列叩首道:“那藏地迢远,路途险恶,且有瘴气,臣愚见宜固守边疆为妥。”

  位列其后一鼻若鹰钩,薄唇者恭谨言道:“臣伏乞皇上息怒,勿燃战火,恳请皇上悲悯天下苍生为免遭生灵涂炭,可令理藩院再发部文,对其晓以大理,假以时日,定能不刃刀血,止息干戈,才方显我皇上慈悲为怀,宽宏如海。

  “依臣之见此谴兵往藏路途遥远,只怕抵时人畜俱都已疲惫不堪,如再粮秣不继,那藏地天寒大雪,野无所掠,大军何以为生,更谬论行军作战,依臣之愚见,实无必要轻举妄动。”

  “我大清对准葛尔恩义绵延不绝,自化干戈为玉帛数十年来,皇上对其德泽恩厚,今如谴兵远征,只怕会使其忘前恩而生怨心,与我大清闹翻,可那俄国又在近旁觊觎不已,臣只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臣肯请皇上息怒,分清边界,便可毕事。”

  “臣......”

  皇帝沉默不语,太阳穴却隐约青筋跳动,这平日里神吹的议政大臣及九卿等此刻方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除了痛骂策旺阿拉布坦、策零敦多卜外,也只是声声强调准葛尔的军队如何强大,西藏如何失守,而那藏地又如何遥远且险阻不可莽征等等,他们大部分主张撤退,另外一部分人主张向后退守,但说来说去这两部分人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西藏,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清为了民生国运,是绝不能战,战则必败。

  皇帝失望的望着这群人,此时,他看到胤禵两颊隐约抽动,大有风暴凝聚之势。皇帝开口问道:“十四阿哥,你可有话说?”

  长久的等待和倾听早已消磨了胤禵所有的耐心,他轻蔑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王公大臣们,用一种几乎怒气冲天的口吻大声道:“皇上,照儿臣看,那些说要撤退或明为和谈实为投降的人应该立刻杀掉!难道你们就这样胆怯吗!我大清势与天齐,有何所惧。我只想问问诸位王公大臣,何为天下大义?何为天道好还?他西藏早已隶属我大清,今策旺阿拉布坦独自叛逆,背信弃诺,先诛拉藏汗,后杀我总督额伦特,毁我大清国威。他准葛尔荼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你们却还在瞻前顾后,听之任之,叫国人耻笑。市井匹夫尚无不报之仇,况我泱泱大清有必伸之理。臣恐再坐以待时,假以时日就将变成坐以待毙了!他准葛尔叛军能涉险冒瘴,越过了荒无人烟的昆仑山,如何我大清子民竟不如于他?臣肯请皇上速谴义兵,以行天诛,依皇上之神明,决策于万里之外,宣我朝天威于西域,我军定能陷阵克敌,痛斩其首,令万邦慑伏,让世人皆知:凡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诛!”胤禵一路说来气吞万里如虎,“臣愿横刀向天,一马当先!”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扫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满殿中人似被胤禵惊呆了般,愣愣地看着他。

  皇帝百感交集,这么多所谓的肱股之臣只知一味说词逃避,便连那些青海蒙古王公们皆都吓得肝胆俱裂,他环视满朝文武,站了起来,威严的目光扫遍每一个人,斩钉截铁的吐出了四个字:“誓夺西藏!”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桃花朵朵,群树染脂,透着春风恣意沁人,彷佛这样的春光永远挥霍不尽似,胤禛负手踱步,久候胤禵不至,信步闲走。

  “喂,你是谁?”

  一清脆的童音清清楚楚传来,胤禛抬眸寻去,落入视线的是个头梳双髻粉雕玉琢般的小女孩,双髻下无数根乌黑细细的小辫在她娇嫩秀美的小脸蛋旁荡悠悠地晃着,阳光洒在她剔透如玉的面颊上,生动得亦如缩小版的宛琬。不知是不是太阳耀花了眼,胤禛有些晕目,胸口似有什么伺伏欲动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