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里明眼人都知这回韩少功剿匪不力是他总督满礼多方掣肘,克扣军饷,这才使得韩少功后方大乱,无功而返的。”顾天成皱眉道,他四十开外,中等个儿,生得白白净净。
胤禛沉思不语,满礼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善于揣摩皇上心意,平日甚得皇上称许。可其为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剿匪两年余,上折奏讨白银无数,匪却越铲越多。只是因他为老八、十四那边的人,朝中为其开脱之人甚多。朝廷曾三次遣将前往,满礼均排斥不与合作,可一但战败,他不仅不引咎自责,反总率先弹劾他人。
“现东南沿海贼盗横行,日益猖獗,已连续掠夺数县,军民伤亡无数,甚至还敢抢军营中枪械,官署中亦被盗贼频频‘光顾’。今晨邸报又至,北通、白山两县几乎全县焚毁。皇上已下旨意,限期剿灭。因前番卑职曾上折恳请撤换两广总督,今日皇上询问可有合适人选,卑职想先请示一下王爷,该推荐何人方好?”顾天成斟酌一番,小心问道。
“朝里大臣们都怎么说?” 胤禛未答反问道。
“还不是和从前一样。”顾天成稍稍欠身,抱怨道:“皇上廷上指令商议,文武大臣们不过是纷纷揣测圣意,一味附和罢了。”
胤禛瞳底似浮阴霾,思绪飞转:这些朝中大员身居高位,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每每商议朝政,往往是“彼此推诿,不发一言”,也有假瞑打瞌睡,也有海阔天空闲聊散谈,等到需要拿出主意的时候,便鼓动一两个新来的科道官员发言表态,然后大家便“群相附合,以图塞责”。胤禛轻哼一声,思量一番,决断道: “我看举荐孔誉珣为好。”
顾天成闻言,大为吃惊,脱口道:“王爷,此人虽有军事才能,手段凌厉,可他素来名声不洁,太过爱财,举荐他,只怕要落人口实。”他略一犹豫,继续道:“他虽每赴一地上任,均政绩显著,捕盗安民,催收赋税俱有一手,可弹劾他的折子也从来未曾绝过。这其中固然有地方官员不满其苛政,挟私而告的,但所举报孔誉珣贪墨之劣迹,也未必全是空穴来风。”
“满礼他操守虽清,却办事无能,纵不爱钱,又与地方何益?自从东南沿海匪乱,朝廷拨放满礼的军饷已达上百万两,可结果匪越剿越多,所需银两更如无底洞般,深不见底,还耽误了时间,简直是比贪墨更为可怕。”胤禛一敛眉,淡然道:“况孔誉珣这人我知道他虽贪财,却都在明处,他能实心任事、整饬地方,不过是为人倨傲了些又行事苛严,故遭人非议。静东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做事与做人,不可统一。两者若有抵触,则只能把做事放在第一了。”
……
不知不觉,两人已在书斋中密语了半日。顾天成起身正欲告辞,只听李青在外示意齐云山的古瓮水已送到了。胤禛唤他入内,见他拎着水壶,身后跟着女侍,提着食盒。
“水已烧了?” 胤禛问道。
“是。王爷,都过未时了,您还没用午膳,先进些点心吧。”李青恭身答道。
“噜嗦,把茶具摆上。” 胤禛吩咐后,转向一旁面露忐忑的顾天成道:“静东,你坐下,先喝一杯再走吧。”
说话间,李青已与侍女布妥茶具、茶点。李青沏水泡茶一应程序,做得细致认真,分毫不差,恭谨端过闻香杯递于胤禛。
胤禛举杯轻啜一小口,稍稍低头,从嘴唇两边吸入一口气,让茶汤混着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须臾,对着李青笑道:“果然是水坛的关系,用了这古瓮水,茶香馥郁,胜似兰花。静东,你觉得如何?”
顾天成早已饮完一盅,忙附言道:“果然好茶,回甘时犹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
“烹茶,水之功居大。”胤禛脸容浮出笑意。前几日宛琬拖他跑去水月庵附近的齐云山上。胤禛见茂林岩崖深处,白色石隙中涌出的泉水,分外清亮,他掬上一捧品饮甘甜清冽,便让人装了些山泉带下山。当夜煮泉冲泡,茶味仍有浊气,胤禛不免有些失望。宛琬说或许是所用水坛不对,那几只盛水坛子都是新窑才出的,窑火气未退,难免会粘上腥土气,过些日子待她去寻些古瓮来让人取了水再与他送去。
顾天成不知其中缘由,见胤禛笑意不退,心中暗暗称奇,只叹这位雍亲王爷对事真是要求苛严,大到朝政,小至饮茶,俱是要求甚高,细致认真。待饮过三杯,顾天成起身告辞。他前脚刚走,李青又匆匆入内,恭谨递上刚送达的帖子。胤禛接过展开一瞧,“一群混蛋。”一声怒骂,吓得李青脚下一哆嗦,慌将欲劝他进食之事咽下,退至书斋门口,半掩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