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这不是,草原上的东西吗?”太后笑道。但见上面绣着一番塞外图景。尤其是看到那红装少女。老太后猛然想起自己年少时,未曾离开科尔沁草原。往昔的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日子。怎么一眨眼,自己竟是白发老人了。离家数十载,千里草原早已成了枕边衾里一弯残梦。真是感慨万分,竟至凝噎。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着,眼角也挂了泪来。康熙何时见母亲如此动情,也是一番心酸在心头。老太后又怕众人因她而不自在。忙又转悲为喜道:“还是四阿哥,这孩子自小心细。虽是不多言多语。但那心思总是和他人不同。想起来,当年老祖宗那样疼他,也是不为过的。可见老祖宗的心也是再不错的了!”
康熙本来怕母亲太过伤心。见太后这样说,哪又搁得住提起太皇太后来。一旁的蒙古亲贵们也是一片唏嘘。接着又不禁赞叹起来。康熙心里也感叹。不由得抬眼寻胤禛。见胤禛因太后赞他,又说起太皇太后疼他。眼圈已是微红。心里却也赞许起来。
一时又设宴,蒙古各旗献上了太后家乡歌舞。宴饮直到深夜才罢了。因夜深,胤禛同恪宁坐在马车里回来。一路上欢声笑语。胤禛又哪知恪宁一肚子心事。
新科
繁闹喧嚣的街市。虽已过了午夜,却仍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人流涌动不息。这是新科放榜前夜。这个国家最年轻有为的人才,此刻都在这个城市的某处焦灼的等待着。唯独他,孤身走在熟悉的街头巷陌,心里平静如水。
一座蜷缩在城市角落的的酒楼,却因为上好的状元红得到了才俊们的青睐。门面毫不起眼,人却格外多。里面隐约听到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之声,其中还夹杂着一缕清越的琴音。张廷玉在门口停了下来。聆听着这琴声,店门口的酒保一见是他,忙跑过来,
“张公子,您许久不来了,快里边请。”
他点点头,轻车熟路向楼上去。旁桌的食客们望着他的背影,不住的议论纷纷。张廷玉并不理会,款步往里边走去。楼上宾客不多。他挑了一张临窗的桌子坐下,正听到斜对面珠帘之后,抚琴之人住了弦索。挑起珠帘,向他淡淡一笑。正欲收了琴。忽然另一桌上有一人笑道:“此时月上中天,清风送爽。正是举杯酣恰之时。姑娘为何停了琴声。岂不扫兴!”
张廷玉闻声望去,见是一个华服公子。年纪约在二十上下。身量颇高。面色红润,气度不凡。手持一柄湘妃竹扇,略带笑意。恰也向张廷玉看过来。两人目光对到一处。互相点头致意。
只听帘内抚琴人说:“这位相公,勿要责怪。因小女子有位故交到此一叙。今日我们就到此为止吧。”说着,她一挑帘子,抱着琴走了出来。却是一位面带轻纱,周身素服。看不清她的面目。只觉得她声音清雅,吐气如兰,更兼身段窈窕,举止得宜。便是挑帘,抱琴这一举一动。就显得如出水芙蓉一般高洁优雅。引来一片赞叹的目光。她微微向众人施礼,便轻移莲步向张廷玉走来。稍一拜道:”公子,请进内间雅室,以备好了新茶,略坐无碍。”
张廷玉也躬身施礼。正要随她进去。却被刚才那年轻人一挡。冲他俩冷笑道:“既然都是客,我们并没少了酒钱。凭什么,他倒可以进去品好茶。若有好茶相待,何不奉与众人?难不成你看着只有相门之子才能高中,就看低了我们不成?”
许多人本不认识张廷玉,被他这么一说,倒猜了出来。也便跟着瞎起哄。张廷玉倒也不急。再仔细看看这面前的挑事之人。见他眸子中透出一股英武之气,谈光锐利,嘴角一撇,有嘲讽之色。便拱手道:“在下雨这位姑娘正有要事商谈。,扫了诸位的雅兴,不如今日的酒钱就由我来付了。诸位尽情畅饮。怎么样?”说着向酒保示意,众人一听倒是捡了便宜,哪会不从。便都静了下来。独独那个年轻人还是不肯让开。让然挡着,张廷玉哭笑不得,正欲说话,却见另一人走上前来拍拍那年轻人道:“亮工,何必如此认真呢?既然人家有事,你也无须强留。莫要失了斯文体面来与为兄饮酒联句,来来来……”说着,便拉他衣袖,年轻人笑道:“戴兄,谁也比不上你好涵养!既然如此,我也不与你们网费好时光了!”说着他邪气一笑,眼睛里闪过一丝跃动的狡猾,残留着年少的顽皮和骄傲。反而让张廷玉不那么讨厌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