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韶华捧着茶杯,看看窗外秋色。她老了,眼底有细细的纹路了。但是因为有一个孩子让她去担心,她还是显得神采奕奕。不像恪宁,弘历进宫后,弘昼成了春喜惜月两个人的孩子。没有孩子们让她可以为之烦心的了。年羽裳又身怀六甲即将临盆,这回全家都期盼着再添麟儿。胤禛本来事物繁多,此时有一点空儿就在她身边守着。恪宁去探望羽裳,偶尔碰到他们两个都在房里,她也就笑笑坐一会,托词出来。
闲的实在无聊,她就套车陪韶华去上善苑看云衣。看着韶华在女儿身上用尽迟来的那些心思,她心里也觉得慰藉。虽然,哪一个都不是她的。
“上善苑的春天也好,秋天也这么好。就让我老死在这里吧!”云衣韶华和她说起亲事,幽幽的回应道。“我蒙两位夫人不弃,让我在这里白吃白住着,已然是天大的恩德了。我只愿在这里为奴为婢,帮你们守一辈子园子,不好么?”
韶华听不得她这么说,一下子眼圈就红了。云衣有些愣怔。她虽然明白恪宁对她也很好,可是这位宋夫人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常常会对着自己伤心落泪,仿佛是为自己的际遇感伤,又仿佛不是。那是并不讨厌,却也不明白的一种感情。
恪宁在旁笑道:“你愿意在这里多久都成,只是你这个年纪是耽误不得的。有了合适的好人家,还是该早定终身!”
云衣默默点头,却不愿再多说话。此时恰好帘外风动,随风飘来一阵笛声,这声音清幽如一叶小舟浮动在空气中。一时她们都被吸引住了,凝神细听着,直到笛声去了。
“福晋您这里真是什么能人都有。我一直都未能结识这位吹笛之人。福晋方便的话不知能否请这位妙人出来相见?”云衣笑着岔开话。
恪宁微皱了眉头想想,不记得自己的上善苑里还有这样一个人。但她却记得此前也曾听过这笛声。她擅于识音,不会记错。
“也许不是我们园子里的人。”恪宁笑了,笑的有些紧张,像是掩饰。陪了她们俩个一会儿,她自己出来散散心。过了枫桥,便是那一片竹林。天气虽寒,但因为这一天的阳光分外好,也不觉得怎么了。她身上只披了湘色的斗篷,在枯叶子堆里踩来踩去,“吱吱”响着,听着有种异样的舒心。
那笛声忽热又响起来,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呜咽寸断。恪宁顿住脚,低下头来,一步也不敢往前。日头向西斜下去,一点点温暖的光照耀到恪宁一侧的脸上来,她抬起一只手挡着,借着一点阴影向那声音传过来的方向,僵硬的一望。那声音立时停了,显现出一个苍白的身影。因为那身影的主人太过美好,以至于恪宁都以为那是自己的幻觉,他并不是凡尘间的人。
原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光影晃动之间,连白锦衾这样美的面孔都禁不起岁月的变迁。恪宁想象不出来一个男人就这样隐匿在京城中,不能像寻常人那样的生活,他的心里到底该怎么想。但是即便是她也曾深深的自责过,又能如何。那是她承担不起的感情。
她有点年纪了,眼睛因为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时常视物不清。所以她也看不清楚,那个昔日的少年,是不是在对她笑。她忍不住落泪,觉得即使是夕阳,也太过刺目。不知道他怎么会走过来,就任她的泪水濡湿了他的胸膛。
……
前一年因为是康熙皇帝登基的甲子大庆,胤禛曾去盛京祭祖。这一年万寿节又奉命致祭太庙后殿。直到冬至,又奉圣命祭天。如此,已然有人眼明心亮了。时常有人想要探探路子,但雍王府门禁森严,没有什么人能入得。恪宁没事可做了,偶尔也会在佛堂用用心。有时羽裳难过,会请她拿出那把凤尾来,抚上一曲权当是解闷。每天都好像永远是沉闷的下午,日头也不落的,尴尬的垂挂在西边的走兽飞檐下。
谁也不知道明天又是个什么样子。
忽然一天有毓庆宫的小太监来,说是废太子身边的一位侧福晋有要事请恪宁过去相商。恪宁一向与他们没有任何交集。这样突兀的相请,毫无道理。关键是在这样紧要的时刻。她想着不去,但怕推脱又惹出事端,还是鬼使神差的坐上了轿子。
这一段时间她也是心烦气躁的,什么都压不住她心里头的一股子邪火。她觉得这日子怎么过都没有滋味了。时常熬得受不住想甩手撂挑子走人。这时候明知道毓庆宫那样的是非之地来了人找自己不会有好事,她却像个冒险家一样,暗地里竟然有点雀跃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