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冬天很冷,进了腊月,我的母亲去了。转了年,我回到了父亲身边。父亲要我好好熟悉教我的规矩。因为我有一天是会进宫的。皇宫于我犹如一座遥远的山脉,仓惶而恐惧。虽然到了那里也许能见到如宣,但我仍然无端的厌恶它。当我能够娴熟的扮演一位京城的大小姐时,父亲接到了皇帝的旨意。他命人为我穿上了一件合身的嫩粉色小宫装。可是,我不明白皇帝怎会想到要见我。一个刚过垂髫之年的小女孩儿。我还不到选秀女的年龄,我进宫是不合规矩的。我的父亲也并非皇族亲贵。)
“这孩子看着倒很是机灵”康熙转过头对费扬古说。
“一直在外边养着,不懂得什么规矩。您知道,奴才也拗不过她额娘。天天只是念书识字,针线女红上很不成样子。”费扬古一面说一面观察着皇帝的面色。知道提及了皇上心里的事,不知会有什么结果。
“是吗。那倒应该是个小才女了。”皇帝来了兴趣又盯住了恪宁。“你额娘喜欢诗,必定教你不少。吟一首给朕听听。”
皇帝原来并不是多么可怕的。我想起父亲刚才的几番叮嘱,不禁暗笑。在皇帝面前如何行事说话,母亲打我会说话就手把手□。这时见皇上要我念首诗。便想起母亲颇爱的李义山的七言。便轻轻念道: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篷山远,更隔篷山一万重。
康熙边听着边端了杯茶,那细弱的声音像一阵和风让人听了很是舒服。她念完,抬了头眼光便闪了一下,恰被皇帝瞧见。康熙心下暗咐,娇小的女娃,在天子面前能如此,想来受了不少的□。更在眼风中有一股子英气,与她母亲却又不同。心下自有了主意。便叫来个小太监带恪宁到御花园走走。转回来又对费扬古笑道,
“这个丫头,很是不错。难得你能生出这么个乖巧伶俐人儿。朕很喜欢,竟要夺人所爱,将她留在宫里。你当她提前中了秀女,给朕当个小女官如何?”
费扬古闻听此言,正是喜从天降。他靠着祖上的勋业有的今天,本来功名利禄也快到头了。一心只想着几个貌美的女儿能攀龙附凤。如今尚不到秀女年龄的小女竟能入宫,何其大的荣耀。忙不迭俯身叩谢皇恩。
“好,你即答应得痛快,小妮子进了宫你不要整日惦念,在朕身边当值必不能受委屈的。也不用她做什么。”
“臣满门沐皇上的圣恩,如今小女有这样的福气。臣和她早去的额娘都感念万岁盛德。”说罢竟有些哽咽了。
康熙盯了他一眼,半晌才又道:“行了,这事就这么办。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带进来吧。”
一个姓赵的小太监,领着我下了堆秀山。御花园并不大,也没什么出奇的景致。我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如宣。忽见前面的小太监跪下了身,抬头却见两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冲这边过来。听那小太监口称太子爷大阿哥吉祥。便知是两位年长的阿哥来见皇帝的。急忙俯身行礼。
耳边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说道,“你个小狗儿,四处寻么什么呢?”
“奴才不敢闲着,是万岁爷要小的带这位格格四处转转的。”
“噢,格格,谁家的闺女。穿得这么新鲜。”他说着走到了我身边,“起来吧。”
“奴婢是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我慢悠悠的回答。
“嗯,这个费扬古挺有福。女儿们一个个都是这么的轻灵乖巧。快抬头,让太子爷瞧瞧。”
我微微抬起点头,见是那个稍年长些的说话。旁边那位想来一定是太子。见他面白如玉,身材颀长,神色很是柔和。只是精神看着不太好。他们见我不说话,年纪又小,以为我是怕了。便说笑着走了。
见他们走了,那小太监长出口气。说道:“格格真是赶的巧,一进宫就能见这么多贵主。好多奴才在宫里当差,多少年不见主子一面呢。”正说着,阿玛从那边过来,招手叫我过去道:“也不必向皇上辞了,回家阿玛和你有事说。”完了见那小太监在一旁便说道:“小女不懂事,有劳公公了。”随手掏块银子硬塞过去。那奴才也不推辞。我别过脸去只做不知。
回去的路上父亲便对我说了,想不到这么快就要入宫了。我有些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