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清游记_作者:无风无晴(84)

2018-07-27 无风无晴 清穿

  十一月底,杜衡也生了,同样也是个男孩儿。

  这个年,过的煞是热闹。

  ==================我是无奈的分割线=============

  这磨的我都受不了了……

  赶紧进入下一章……

  庙堂之上

  元寿阿哥和杜衡生的天申阿哥,都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地过了他们的第一个周岁生日。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时候的医药条件和卫生条件,都不能和二十一世纪相提并论。我就见过有因为腹泻而死的。尤其对幼儿来说,真是一个危险的世界。他们要对抗天花,麻疹,小儿痄腮。白喉。这个没有糖丸没有卡介苗,也没有婴儿辅食的时代。两个孩子能健康的存活,即使在达官显贵家里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那个时候,康熙已经知道可以种痘,但这时的技术并不成熟,孩子们要长到三四岁,才敢给种痘。而且,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接受种痘。这有点像望天收粮食,如果小孩子能熬过最初的日子,才有可能继续他的人生。这大概也是元寿和天申一直没有起名的原因吧?

  元寿和天申的健康成长,足以让杜衡和我心满意足。他们渐渐的会坐起来,渐渐的会爬,渐渐的会走了。他们总是在一处,如果一个睡了,另一个也渐渐朦胧,如果一个醒了,另一个也会饥饿地哭嚎。很容易分清楚这两个孩子,沉默一些的,是元寿。哭嚎声更响亮,但是转眼又笑的咧着牙床的,就是天申;元寿的脸略长一点儿,而天申的脸则是又圆又胖。元寿是细细长长的眼睛,而天申的眼睛又大又亮。一个跟随着另一个的脚步,一个三个月前的进步就是另一个现在的写照。当元寿会坐起来的时候,他会试图去摸天申的小脸;当天申会爬的时候,他就试图去把元寿推倒。于是他们就这么摸爬滚打的,一天天长大了。

  他们渐渐的会说话,会走路,随即很快又学会了奔跑和你推我搡。

  于是教养嬷嬷们上阵了。他们开始学规矩,也搬出了海棠院。像之前所约定的,元寿由福晋照料,天申由李氏照料。不过这也没能影响他们的哥两好。弘时已经大了,每天念书学规矩,而王府的后院,尤其是后花园和海棠院,就成了元寿和天申的天下。

  而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我站在清晖室外,看着正在指挥丫鬟们折腊梅的年小姐。

  下雪了,东西配殿之间的腊梅开的正好,映着白雪,说不出的好看。

  梅花也要有美人配,年小姐也真当的上美人这话。她今天穿的是汉装,银白色的缎面昭君套,上面绣着红梅,穿粉色的棉袍,莲青百褶裙,一张脸粉嫩粉嫩的,正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看见花儿开了,兴奋的忍不住要拍手,和她屋里几个小丫头,围着腊梅议论该摘哪枝回去插瓶。

  我忍不住想微笑。如果换成大红的大氅,再换成红梅,这场景,就像红楼梦里白雪琉璃那场戏了。

  年轻真是好啊。

  杜衡走过来,站在我身后,问,“看什么呢?”自从天申出生后,她开始又如以往一样,和我聊天说笑了。

  我摇摇头,“年轻真好啊。”

  清晖室的门开了,我们转身一看,胤禛走出门来,若有所思地看着我们。

  清晖室的水仙开的也正好,配着白瓷冰盆,清新雅致。屋里似乎烧了地笼,一开门一股带着水仙香味的热气扑面而来。

  我们行了礼,他问,“你们两个看什么呢?”

  我朝年音若的方向点了点头,轻声说,“侧福晋摘腊梅呢。”

  胤禛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正好年音若转过头来,看见胤禛,拿着手里的腊梅快步走了过来,福了一福“王爷,这花好看吗?”满是期待地问。

  他点了点头,她抿嘴一笑,连眼睛都在发亮,把花交给身后跟着的嬷嬷,拉着胤禛的手,“哎呀,你的手好暖和,给我捂捂。”她捧着手哈了哈气,又说,“我给王爷也摘一枝!”随即又小跑回去。

  我和杜衡互视了一眼,都觉得实在有点灯泡,肃了一肃就离开了。

  杜衡一边走,一边笑,“腊梅配了土定陶瓶,最是好看。可惜京师天寒,没有红梅。李福晋说她年幼时在苏州住过,苏州入冬后,一场大雪,雪能盖过靴面,如果下的真大了,甚至能抵到膝盖。这时苏州城家家户户都去邓尉游玩。白雪衬着红梅,已是分外精神,如有红男绿女嬉戏其中,言笑晏晏,又别有一番风味。往昔下雪时,她只要提起这个,一定是满面的怀念,今儿叫我们倒像见到了真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