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雍和宫_作者:止善(82)

2018-07-27 止善 清穿

  四爷听说,便来了兴致,看了看头上的芭蕉,笑道:“你来说说,看你都学到些什么。”也拣了芭蕉底下一个石墩子坐着,“可是在这里?”

  高无庸忙往侧面站了,道:“可不是,就坐这里呢。就拿四爷刚说的武则天的故事来说吧,福晋那说的才叫闻所未闻呢。”说着瞧了瞧四爷的眼色,四爷示意他说下去,高无庸接着便说:“佟福晋说,唐高宗李治其实不像人们想的那样软弱,他是个很能干的皇帝。还说武皇后能干涉朝政,最开始完全是因为高宗需要一个政治同盟。”

  “同盟?笑话,哪有皇帝跟一个女人相提并论的?”四爷道,又似颇感兴趣,便道:“且说说,我倒想知道她的理由。”

  “是。奴才笨嘴拙舌,还好长了副好记性,奴才就照着福晋原话说了。”

  四爷道:“你只管说,我听的明白。”

  高无庸这才接着道:“福晋说,其实那时候的情况就跟咱们康熙爷初登帝位的情况很相似,都是由辅政大臣把持朝政。只是,咱们皇上是因为年幼,祖宗制度有大臣辅政,而高宗李治却是因为顾命大臣在朝中威望太重,新君初立,还不得百官信任。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作皇帝的,都希望自己大权在握,不喜欢作个傀儡皇帝。所以呀,这个唐高宗和咱们康熙皇上都需要作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把握在顾命大臣手里的君权夺回来。”

  四爷低头沉思,点了点头,高无庸清了清喉咙,接着说:“福晋又说了,唐高宗那时候,朝廷上是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可是长孙无忌只是个文官,他所倚赖的也只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威望,和历年积下的门生故旧,他对朝政的把持是无意的,从来没有过篡位自立的心,因此他也没动过兵权的脑子。而本朝的鳌拜,却不一样,他不但权倾朝野,而且还握有兵权。篡位的心,也或有之。这是第二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

  “福晋接着说的,可有些大胆了。”高无庸看了四爷一眼,四爷道:“这里没旁的人,但说无妨。我听你前面说的,倒听出意思来了。她敢拿皇上来和唐高宗比,胆子已经不小了。”高无庸笑着道:“佟福晋偶尔高兴了,跟奴才们忘了忌讳的时候多着呢。”四爷催促道:“别打岔,接着说。”

  “是。”高无庸努力回想着当时的话题,“福晋说,相同的还有,唐高宗和皇上在夺权的过程中,倚赖的都是一个女人。只不过,皇上后面是太皇太后,名正言顺;而唐高宗却依靠武皇后,而且还是暗中培植,比较见不得人。可这正是武皇后把持朝政的开端。这还要从武则天的立后斗争说起。”

  “永徽年间,这个时候的武则天还只是个昭仪,放眼朝堂上,基本都是长孙的人,虽然长孙是个忠臣,可是他毕竟犯了皇帝的大忌,夺了皇帝独裁的大权。因此高宗一定要把权力抢回来才心安。高宗在朝廷上找不到自己可以信赖又足够跟长孙抗衡的人,无意中武昭仪作的一件事却给了他灵感。”

  “那就是武昭仪笼络了一个叫李义府的人,这个人虽然官不高,可是由于得罪了长孙无忌,不得已赌了一把,公开跳出来支持高宗废后改立。于是高宗得了灵感:朝廷上现在没有我的人不要紧,我可以慢慢从下级官员中培植。但是他是皇帝呀,迂尊降贵去笼络下级官员未免太有失体统,而且动静也太大了。所以他便干脆放手,放权给武昭仪,武昭仪也很懂事的替他找了一大批倒长孙派: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等人。总之武昭仪提议一个,高宗便提拔一个。久而久之,在武昭仪身边,自然就有了一大群死党。”

  四爷听及此,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彷佛在沉思。

  高无庸见四爷没话,才接着说:“所以,福晋说,武昭仪权力的扩展其实也就是高宗政治行动的一个必然产物,是事之必然,对于当时的高宗来说,这也许是唯一的路。”

  “一个后宫女人,的确不会被长孙无忌等人放在眼里。李治这样做,也算是一步高明之棋。可是,他借了武昭仪的手,最后却忘了把这手收回来。”四爷站了起来,抖了抖沾在衣上的落叶,“他实在是低估了武昭仪的能耐和野心,也许,他根本没想过最后这个女人才是致命的。”

  高无庸听了这话,心里却犯嘀咕了:“今儿的话是不是多了点,早知道不要提这样敏感的话题了。”嘴上却笑着打千儿:“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四爷就当消遣消遣吧,福晋当时可也不是说着玩的?还一面说一面演呢,咱们奴才也是跟着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