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临死前把宫外住了近十年的吴氏和朱祁钰叫了进来,把她们母子托付给了张太后,算是承认了两母子的地位,吴氏被封为吴贤妃。因为太子位很稳固,孙皇后也没有说什么,这个吴氏她都没怎么见过,反正到时候给朱祁钰封一个王,带着吴氏打发出去就完了。孙皇后和张太后还要忙其他的事情,皇帝的丧礼张太后是第五次参加了,前两次是以世子妃的身份,之后分别是太子妃和皇后的身份主持,这次又是以太后的身份主持,可谓经历丰富了。两人挑选了自愿殉葬的宫女,和得罪了两人的一些后妃,有个刚进宫几个月的小宫女郭爱,因为思念自己的未婚夫被张太后发现,此番一起殉葬。何惠妃被封为贵妃,给了一尺白绫,因为何惠妃无子,此举不逾矩,大臣们也都默默地看着孙皇后排除异己。
朱瞻基的父亲死的早,他自己也死的早,他有好几个兄弟都还活在世上,其中还有两个都是张太后亲生的。张太后亲生的女儿,大长公主嘉兴公主也是进宫和张太后密探,朝廷上纷纷有人猜测,张太后会另立自己的小儿子登基。
不过张太后显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朱祁镇虽然只有九岁,但是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张太后亲自把他扶上了帝位,然后自己晋升为了太皇太后。
阿娇冷眼看着张太皇太后实在是一个聪明人。她并不是无心争斗,朱高炽的长子、三子、五子都由她所出,而且现在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公主为她撑腰,地位十分稳固。不过张太皇太后的度把握很好,她很少做出越界的事情来,从自己做起,杜绝外戚。地位尊崇,朝臣称赞,从太子妃一路晋升到太皇太后,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小皇帝九岁,是她一手带大,她虽然不主动过问朝事,但是小皇帝依旧会拿很多问题来请教她。
那个后世掀起惊涛骇浪的王振,阿娇也有幸见过,的确是个不□□分的太监,不过行为举止一丝不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看着小皇帝有这么个玩伴,也没去管太多,完全不知道这会是后世的一个大祸患。
小皇帝的年号是正统,正统二年的时候,太皇太后原本是要把顺德公主给嫁出去的,阿娇以守孝三年为由给阻拦了。阿娇看着历史上记载的顺德公主的驸马石璟,功名成就都很好,但阿娇还是有点迷信的成分,她觉得石璟和顺德的八字有些不合,因为顺德公主虽然活得蛮久,但是没有儿子。在女儿的婚事上,阿娇没有自主权,所幸现在由张太皇太后做主,阿娇很相信她的眼光。
正统三年,除了服之后,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一起被订了亲。两个人的驸马都是文臣,阿娇是松了一口气的。之后的那场土木堡之变,阿娇没法改变,但是阿娇知道,那场惊变最后让许多站错队的将领都命丧黄泉。嫁给文臣,成为寡妇的危险指数大大降低了。
阿娇算着太皇太后的身体的确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的盘算也该开始了。之前留在宫里是不放心两个女儿,但是两个女儿要出嫁了,阿娇也了了一桩心事。如今阿娇该交代给两个女儿的都已经交代了,呆在宫里,反而不妥。顺德和永清二人,虽然母亲被废,但是宗法上来说,是名正言顺的元配子女,孙太后只算是侧室扶正,两位公主给张太皇太后行礼,没有问题,给孙太后行礼,略有尴尬。而阿娇这个前妻,不知道应该如何出现在这一场皇家的婚事上,不如按照民间的一些例子,远远地躲了出去。正好小皇帝也快到通人事的年纪,先前因为孙太后没有迁出坤宁宫,后宫剩余的前朝遗妃,多数还没有迁宫。如今除服过后,孙太后急着把吴贤妃母子赶出宫去,迁宫势在必行,阿娇的地位尴尬,给遗妃们的宫殿大小本就不够,再和人挤在一起,阿娇可从来没受过这委屈。
于是阿娇就申请去白云观修行,正式成为一名遵守清规戒律的道姑。孙太后如果在后宫里第一不想见到的是吴贤妃,第二大概就数阿娇了,太皇太后也是满意于阿娇提出的她的大儿子祈福的理由,于是阿娇的申请没有得到任何的阻拦。阿娇松了一口气,这样远离了紫禁城,孙太后的手也伸不了那么长。况且之后还有那皇帝复辟的事情等着她们闹呢,自己一个没儿子的先帝废后,估计也没人来管辖。自己接下来只要好好活着,应该能比历史上的胡善祥活得久,永清公主没有早夭,给阿娇很大的信心。
道观有给道姑专门修行的地方。当然了阿娇的身份特殊,得的地方也比较大,阿娇进宫前和进宫后得的赏赐什么的,虽然有些是御制的,也被张太皇太后恩准带出宫来。还有冬雪、腊梅两个宫里的宫女,不想一辈子蹉跎在紫禁城里,想跟着阿娇出来的,也都和阿娇一样做了带发修行的道姑。阿娇被张太皇太后赐了一碗药,据说是绝育用的,阿娇目前年纪还不是很大,万一在宫外闹出什么作风问题,就算阿娇是被废的皇后,张太皇太后也不希望这个前儿媳背叛自己的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