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可以看到,清初并不是不能娶满族贵女做老婆的,硕塞首先他出生不低,生母是个侧妃而不是庶妃,这也是他爵位比很多兄弟要高的原因(这也是博果尔爵位高的原因)。第二,他先娶的那个那拉氏,并不是什么高官之女,父亲费扬古是议政大臣、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本身不是什么很高的官,议政大臣也是从皇太极那个时期就大幅度削弱,那时候每个旗都能有三个议政大臣,董鄂皇贵妃的爹顺治六年的时候就做了镶白旗副都统了,副都统每个旗才两个,搞得不好历史上她还真是襄亲王第一个娶的福晋,毕竟那时候他们都在西苑还是南苑,襄亲王一死她就进宫= =
另外一点就是玉牒不仅是可以篡改的,而且应该是真的有人去篡改过。康熙朝前几次修玉牒都是岳乐负责的,结果他的三继福晋生了六男七女,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多半都是在他修玉牒的时期,而且有些非常对不上号,比如三到六个月内生两胎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了一次。要知道清朝初年的袭爵制度,亲王一嫡子袭爵,其余嫡子封贝勒,庶子封辅国将军之类的(这个还是康熙针对岳乐家嫡子太多之后改的,在这之前,庄亲王博果铎的弟弟,嫡福晋那拉氏所出的博翁果诺都封到了郡王),因此嫡子多是可以从国家那里多分好处的,所以我一直推测这个玉牒是岳乐自己收录的时候改的。
☆、清世祖孝惠皇后
蒙古来的妃子,多数都是管家的好手,但是策略真是直来直去的。心眼最多的孝庄都不是很精通这些弯弯绕绕,在她主管后宫的时期里,顺治的八个阿哥死了一半,六个女儿只活了一个。康熙年轻时候的儿子更是早夭到康熙自己都麻木了,除了自己手把手带大的太子胤礽,早年活下来的也只有送出宫去抚养的大阿哥和三阿哥。
满妃汉化程度高一点,但是做事情还是思虑不周全,容易犯忌讳。像是贤妃在宫里面大肆收买太监宫女,对着她们和颜悦色,打赏丰厚,结果就赢来了一片赞扬之声,让阿娇觉得很是无语。跑到后宫收买人心,这个事情还敢大张旗鼓的做,这事情说大了就是窥伺皇上,你是想干什么?行刺造反吗?贤妃还去找几个蒙古妃子打成一片,连阿娇的妹妹都已经拜服在她的石榴裙下,亲亲热热的姐妹相称,贤妃还主动提出给她们补习满语……一个妃子搞得这么母仪天下,真的适合吗?
还有佟妃、大董鄂妃以及陈图塞尔福晋,成天想出的争宠方法,就是给皇帝煲汤,装病引皇帝来探视。阿娇好像自己是一个宫斗专业的进士,看着一群童生在各展才华,心里很有一种很诡异的不舒服。
偏偏顺治还就吃这一套,这就让阿娇更加无语了。顺治批奏折的时候,还一直让贤妃去伴驾,难道不是他自己立的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吗?真是奇怪。
阿娇想着远离这群人,免得把自己智商也给拉低了,很快就给了她一个机会。这一日阿娇正在喝阿胶炖乳鸽汤的时候,见到喜儿慌慌张张地冲进来,一脸大事不好的样子喊道:“娘娘,娘娘,出大事了!”
阿娇喝道:“怎么一直这个毛病,毛毛躁躁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喜儿说道:“三阿哥出痘了!”
阿娇定了定心,想到:来了!说道:“福儿和喜儿,你们两个跟着我去慈宁宫。”
阿娇此番是去请命的。现在后宫里,得过天花的,还活着的妃嫔只有她一个。现在阿娇就是要去申请照顾三阿哥。玄烨现在也到了记事的年龄了,阿娇就是打着这个算盘,走出和未来皇帝套好关系的第一步。福儿和喜儿也是出过天花的,因此阿娇把她们也带上了。
如今顺治活着的儿子只有两个,因此三阿哥出痘也是大事。皇子出痘,清朝并无先例,阿娇急急忙忙赶到慈宁宫,顺治和太后都在那里,一脸焦急。
阿娇简单地请安了之后,就说道:“臣妾听手下的奴才们说,三阿哥见喜了。臣妾请命亲自照顾三阿哥,皇上万金之躯,可不能出闪失!”
太后满意地说道:“皇后一贯是有福的。福临,就把玄烨交给皇后照看吧。还是按照先前,去西苑避一避,你的身体最为要紧!”
顺治也觉得,虽然自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的性命还是比不上自己的命重要。再加上皇后虽然一直比较蠢笨,但是是个直肠子,而且出过痘,有她照看,三阿哥要是熬不过来,也是天意如此。就同意了太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