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心里对于金国的恐惧是延续多年的,阿娇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让他打消求和的念头,毅然抗金。要特别说的是,吴皇后的任务里描述的抗金,更多的是指伐金,不然光是抗金的话,南宋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也没什么稀奇的。宋孝宗赵伯琮,历史上就曾经北伐过,当然了那次以张浚为首的伐金还是比较失败的,最后把虞允文之前采石大捷,弄死完颜亮收复的那些地方,全部都给还了回去。
吴皇后的伐金任务虽然没有具体的完成目标,但是听她灵魂碎片里的描述,吴皇后的最低标准,应该就是要比张浚的北伐靠谱一点。系统也告诉阿娇,完成任务的好坏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经验值的多少。因此阿娇觉得如果赵构指望不上,还能好好给这个养子洗洗脑也是不错的。
赵构对于怎么处置秦桧,倒是一时没有了下手的办法。毕竟万一秦桧真是金国的奸细,狗急跳墙,泄露国家机密怎么办?赵构想到了之前张浚说的话,把赵鼎给找了过来。
赵构没有直接问秦桧,而是说:“若是小人作奸犯科,又不能杀之,该如何处置?”
赵鼎给赵构说了一个之前的事情。先前投靠伪齐政权的刘豫,曾经山东张贴告示,散布谣言说,掌管药物的太监冯益派人收买飞鸽。张浚请求皇帝斩杀了冯益,肃清谣言。不过冯益的事情毕竟是若有若无,很难求实,但是如果不处罚冯益也不妥当。赵鼎当时建议赵构,解除冯益的职务,外放到别处去,以消除众人的疑惑。
赵构还记得这件事情,说道:“这件事有所印象,当时是把冯益外放去了浙江。难道赵爱卿此举有何深意?”
赵鼎回禀道:“当时的张浚张大人对臣此举很是不满,不过臣认为,自古以来,小人难缠。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过急,他们就会结党在一起,祸害就大了。如果宽恕他们,反而会让他们为了一丁点小的利益掐在一起,这样他们也不会惹出更大的祸患了。”当时赵构还是挺宠幸冯益的,因此赵鼎当时自然不会和赵构解释那么多。不过这些年冯益也是惹了皇帝的厌弃了,因此赵鼎就把这番话说了出来。
☆、宋高宗吴皇后
赵构思考了一下,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十分合理。其实御下之道都是相通的,包括他看不惯的好些人,应该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处理,尤其是武将可以轮换、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分权。之前想着把兵权迟早要收回来,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容易引起将领的反弹,真的叛变了就糟了。
另外赵鼎还提醒到了一个结党的问题,赵构这些年忙于国内的休养生息和对外的战事,还没仔细研究过党羽的事情。事到如今,倒可以看看哪些文臣武将是善于钻营的,如果真有党羽势力尾大不掉的,应该尽早分化开来。
赵鼎这一番话说的很得赵构的心意,赵构对着赵鼎也是和颜悦色的。之后又有一件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从西线传来。
-----------------
因为金国目前打算把陕地、河南这些地方直接归还给南宋诱和,陕地目前也近乎于三不管地带,更坚定了任德敬抱紧南宋大腿的决心。张浚到了那里还没做什么,倒是先收到一条天大的好消息,西夏的老皇帝李乾顺听信了任皇后的挑拨,正准备鸠杀李仁孝,这是任德敬来人提前通知,一旦得手就会来邀功的。
阿娇听说了也真是无语了,李乾顺这真的是病的糊涂了啊……李仁孝年纪不小,也不能坐以待毙,已经逃逸出宫,目前西夏都在抓捕叛逃的逆子李仁孝,而宫里两个年幼皇子的母妃也是开始互相争斗不休,西夏上下乱成一团。
李仁孝如果不逃,也许还有点希望,不过更可能就是直接领盒饭了。他这么一逃,要么在西夏别处另立,要么就是选择伺机复辟——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历史上的李仁孝在即位三十年后还差点被任德敬分掉一半的国土,他的党羽势力一直都不算强。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最好选择,就是去投奔金国。然而金国目前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很混乱,很难顾及得上西夏的情况。
绍兴九年就在这种纷繁的局势里拉开了大幕。
金国的使团已经到了,秦桧被打压下去之后,历史的车轮还是在不断地向原有的轨迹修补着。万俟卨这个大奸臣浮出了水面,得到了赵构的喜爱。
阿娇也在这个消息里反省自己的过失。这一日阿娇的母亲进宫正在说着这个万俟卨道:“万大人是政和年间的举人。为人再是和蔼不过的了。”